2014年4月21日星期一

美國9隻巨型科技股"蒸發"兩千億 網際網路泡沫噩夢再現?

評析:分析的相當不錯,關心美國股市的,耐著性子仔細看完全文吧。

  簡單的說,大體上認為美股沒有全面泡沫化的問題,但有些飆過頭的個股應該要修正,而且目前修正還不夠多。其次是市場重心在移轉,金融股與公共事業股可能取而代之。

  由文章分析看來,這波美國科技股的狂漲是由對沖基金炒作所致,下跌則導因於QE緊縮對槓桿操作產生衝擊(不過版主不認為如此,應該還是有人賺飽抽手了!)

  其他就自己慢慢看吧。

美國9隻巨型科技股"蒸發"兩千億 網際網路泡沫噩夢再現?
2014年04月21日 07:27   來源:國際金融報   陳莎莎



  數日之內,美國9隻巨型科技股“蒸發”了2000億美元。讓敏感的市場回憶起14年前相似的一幕:難道,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噩夢又來了?

  “上周客戶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這次科技股大跌。” 高盛首席美國證券戰略分析師戴維克斯汀説。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這一次暴跌並不是14年的噩夢重演。為了寬慰驚恐的客戶,他甚至總結了6個不同之處。

  不是股災,那科技股就安全了?一個細節必須注意,在科技股大跌的同時,金融、公共事業板塊的漲勢明顯。對此,富蘭克林鄧普頓基金副總裁及投資組合基金經理Grant Bowers的判斷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政策)的逐步退出,已經影響了市場流動性。

  QE退出,最大的威力還不是流動性減少,而是低利率環境的改變。目前市場共識是,2015年年中,美國就將告別多年的“零利率”。

  金融股股價的“天敵”是低利率水準,而這正好造就科技股的盛宴。利率環境的變化,對投資市場的影響極其深刻。一個最直接的變化是:“以金融為代表的價值股,將取代科技成長股,成為下一階段市場風向。”上投摩根基金副總經理侯明甫表示。

  科技股的沒落,不僅僅是單純的股價變動,而投資者看到了未來美國科技産業的困境。“科技公司的疲弱,讓我對全球經濟非常擔憂,全球經濟巨大的風險可能正在孕育當中。”美國伊略艾特資産管理公司總裁Mark Elliot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科技創新企業紛紛步入中老年,新科技之星能否引領經濟和股市增長,是個很大的問題。”

  “蒸發”兩千億

  科技股的暴跌讓重倉的對衝基金措手不及。拋售有高成長性、被認為高估的“明星”特斯拉汽車,也有科技界“百年老店”IBM

  目前,資産管理公司以及旗下的對衝基金大多噤若寒蟬,拒絕發表任何評論。或許已經虧得啞口無言,或許正在觀望其他對手伺機而動,誰願意這時候受到關注呢?科技公司的主要股東和資本運作商,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BlackRock等都拒絕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評論此番虧損。

  但仍然有蛛絲馬跡可循,向來不願説話的資産管理公司低調而精明,而他們的實際投資動作更能反映市場的本質。

  記者調查納斯達克股市、紐約股市的“巨頭型”科技企業發現,全球最大的上市資産管理公司BlackRock幾乎是所有這些領軍科技企業的大股東,值得注意的是,BlackRock正在拋售所有這些企業的股票,不僅是高成長性、被認為高估的“明星”如特斯拉汽車,甚至連少有泡沫的科技界“百年老店”IBM,也在遭受拋售。至少從納斯達克系統顯示來看,記者尚未發現BlackRock增持了任何一家科技企業。

  科技股到底發生了什麼?

  科技股曾引領去年美股的漲勢,追蹤科技股等創業成長股的納斯達克指數,去年累計飆升38%。但這些漲勢在數日之內跌去,美國9隻大型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市值忽然“蒸發”近2000億美元,納斯達克100指數在4月10日當周錄得兩年來最大跌幅,特斯拉、Twitter(推特)、LinkedIn(領英)、SolarCity(太陽城)、Netflix、Facebook(臉譜)等熱門網際網路科技股跌幅均在20%-44%。老虎基金出身的Discovery基金經理Citrone將3月的科技股大拋售描述為“地動山搖”。

  科技股崩盤瞬間與臭名昭著的2000年科技股泡沫極其類似。4月4日上午11時,美國股市“閃電崩盤”發生。數據顯示,當天納斯達克100ETF有逾100萬張看跌期權成交,為2010年5月的美股瞬間暴瀉千點事件後最高,投資者急於尋求保障趨勢明顯。納斯達克指數特別是生物科技指數以及亞馬遜、臉譜、推特等高增長明星股出現大面積暴跌。

  科技股的暴跌讓重倉的對衝基金措手不及。3月最後一週,美國股票對衝基金創2001年以來最差的周業績之一。多家頂尖對衝基金的業績在3月份大幅下滑,曾是全球最大的主打科技股的對衝基金之一的Andor Capital上個月更是遭遇18%的暴跌。

  而中國人越來越發現大洋彼岸的波動,迅速在自己身邊形成“蝴蝶效應”,已經不像以前只是作為旁觀者,而是立刻捲入其中。其中最明顯的之一是騰訊。中國香港市場的股王騰訊4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達11%,市值蒸發1155億港元,盤中多日下跌超過5%,而與3月7日的高點646港元相比,騰訊控股股價一個月來已經下跌近20%。此前5年,正如美國股市,騰訊累計上漲1266%。

  禍及IPO

  中概股成為這一波暴跌的直接“受害者”。如果科技股下跌勢頭持續,投資者對於新股會變得更為苛刻,這種謹慎甚至可能導致赴美IPO重新關閉

  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價格已經受到影響,正如IPO市場是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危機爆發的第一個領域。

  4月17日,新浪微網志登陸納斯達克,對於發行價採用了最低的17美元定價,微網志董事長曹國偉表示,目前上市環境不好、整個IPO市場疲軟,多數IPO的價格定價都是低於此前的定價。“近一段時間美國市場,特別是在IPO市場,以及高科技的股票市場,有一個比較大的調整,這是一個整體的市場狀況。坦白説,這樣一個市場的環境對上市來説並不是特別有利,整個IPO市場是非常疲軟的,如果再看的話,在這個星期美國出現的IPO,包括上個星期,幾乎絕大部分的IPO都在價格定價的時候低於了他們原來的定價,很多的IPO在後續的交易上情況都不是特別的理想,所以是一個整體市場的事實情況。”

  如果科技股下跌勢頭持續,投資者對於新股會變得更為苛刻,去年以來IPO的良好窗口有重新關閉的可能,對準備赴美上市的30余家中國公司帶來不可避免的影響。截至目前,已有京東商城、及CMI(金山網路)等多家中資公司提交美股上市申請;還有阿里巴巴、新浪樂居、久遊網等明確對外表態即將赴美上市。

  一家對衝基金的總經理Doug Kass則指出,目前的股市肯定存在投機性過剩的現象,生物科技和部分網際網路股票確實有處於泡沫危機爆發前期的跡象。“IPO市場看起來尤其像處於泡沫危機之中,這種情況非常嚴峻,因為IPO市場是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危機爆發的第一個領域。”

  申銀萬國證券高級分析師謝偉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指數方面,納斯達克指數和中國創業板指數的相關性高達0.93,申萬海外映射指數與映射A股標的池相關性更高達0.96。而從資金層面,全球凈流入中國概念資産的資金對A股走勢有一定領先性,配置上則更偏好IT和醫療、而拋售金融和能源。今年3月,申萬海外映射指數和映射A股標的均大幅回落,網際網路、新能源和文化傳媒領跌。TMT和創業板短期受週邊的影響較大,需密切關注週邊變化對風險偏好的影響。”

  尤其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科技股暴跌時,也正是美國資本大量流入中國、歐洲之時,甚至創下歷史記錄。目前,市場尚未做出具體分析。但可能的預測是,美國資本將因美國科技股收益下降,而轉投中國股市,特別是中國金融板塊將受益。

  日韓、歐洲股市也都聯動。在日本,致力於IT産業投資的軟銀公司7日收低4.6%;而旗下擁有通信應用的Naver在南韓市場大跌超過6%,網遊開發商NCsoft跌幅近5%。

  資本騷動,創業者們“躺著中槍”。據美國彭博數據,由於投資者爭相拋售科技股,矽谷23名富豪自4月2日美股至4月10日收市,身家合計損失多達115億美元。Facebook創辦人扎克伯格、亞馬遜行政總裁貝索斯、甲骨文行政總裁埃裏森與微軟創辦人蓋茨等矽谷巨富,在短短4個交易日內身家分別縮水超過10億美元。

  QE是關鍵

  量化寬鬆退出和利率升高預期加強,將導致低息美元的拆借成為泡影,隨後,杠桿套利模式也將終結。這就直接導致科技股的暴跌,這一暴跌又成倍放大了對衝基金的損失

  噤若寒蟬的資産管理公司和旗下的對衝基金,此時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準確判斷未來走勢而扳回一局?“誰要能準確判斷,早就成億萬富翁了。”芝加哥的交易經理Min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長嘆一聲。

  接下來,到底是繼續大幅上漲,還是面臨暴跌風險?要回答未來如何漲跌,先得分析這次為什麼暴跌。多數分析認為,暴跌最根本的原因是量化寬鬆退出引起市場資金收緊,減少流向科技股的泡沫堆積。

  Grant Bowers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將股市根本趨勢轉向的主要原因歸結為美國QE和利率升高的預期,這帶來了市場的風格轉向。“自從美聯儲發表關於經濟復蘇的表態,我們發現最近幾週的美國股票市場發生了風格轉換。金融、公共事業板塊的股票,反而超過成長性的科技股,比如生物科技、網路軟體和服務。”他強調市場已經從低利率中受益。“在過去5年,美國股市從經濟增長及收益與多級膨脹中受益良多。2013年,我們看到許多公司收益、資金流動性都達到歷史高位,失業率達到5年曆史低位。消費者從低利率市場中獲利,消費支出穩步上升,儲蓄率上升、債務下降。”

  造成這一變化的重要契機是,量化寬鬆退出和利率升高預期加強,杠桿套利模式也將終結,科技股首當其衝,此次科技股暴跌只是預演。“對衝基金拆借低息美元,杠桿投資美國科技股套利模式將終結。”有分析指出。

  此前,對衝基金之所以將美國科技股列入重倉股投資組合,一是看好美國經濟增長令科技股股價上漲;二是相信這些美國科技股公司會利用手裏的鉅額現金進行股票回購或高利潤分紅,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

  “在2013年,也就是科技股飆漲之時,對衝基金把這種投資策略,視為近乎無風險的套利。”香港投行人士張剛直言。而這種看似無風險的投資套利模式迅速變味——由於美聯儲持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令美元利息走低,越來越多對衝基金利用手裏的科技股票與相關債券,向投行質押申請杠桿融資,再將這筆錢又投資科技股,放大杠桿。張剛透露,他見過對衝基金所採取的最激進套利策略,是用3-4倍杠桿融資投資美國科技股。正是杠桿投資資金持續流入,令美國科技股股價持續上漲。

  然而,隨著美聯儲開始逐步收緊QE政策,金融市場的美元流動性減少,迫使投行開始壓低杠桿融資額度,對衝基金則只能通過套現科技股股票,歸還銀行貸款。同時,科技股股價下跌將“成倍”放大對衝基金的虧損。

  可是,退出QE早在12月就宣佈了,為何股市現在才反應過來?張剛解釋,QE收緊對杠桿融資的衝擊,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後性。比如年初美聯儲決定收緊QE,對衝基金感覺杠桿融資額度吃緊,要等到3月份左右。

  因此,正因為QE退出,導致市場已無資金繼續支撐科技股上漲,科技股本身價格就被認為“已經高估”。“科技股本來就太高估了,Amazon市盈率600,再跌50%也正常,特斯拉可以去掉一個零。跌是必然的,只是看哪天沒有傻子出現繼續買入,股價立馬跳水。”

  市盈率仍低?

  戴維克斯汀分析的6個不同之處,確實給人安慰。那麼這一次暴跌到底是怎麼回事?分析認為,小股災或許提醒市場保持冷靜,將更大危機的壓力“大而化小”地釋放出來

  那麼,這是又一次網際網路泡沫危機嗎?美國人並不這麼認為。

  戴維克斯汀表示,這次調整並非2000年股災重演。“老股民們應該記得,標普500股指和納斯達克股指在2000年3月份的時候達到頂峰。那些股指最後分別下跌了50%和75%。標普500股指用了7年的時間才恢復到以前的水準並創出新高,但是納斯達克到現在都還沒有回到它在14年前創下的歷史最高水準,現在的點位仍比當時的最高點低25%。”

  戴維克斯汀分析,相隔14年的這兩次股票拋售狂潮至少有6個不同之處:首先,回報更少。雖然兩次股票拋售狂潮發生時,最近這次股票拋售狂潮時,3年期和5年期回報率要低得多,分別只有51%和161%,而14年前它們的同期回報率分別為107%和227%。現在的利率也比當年低得多。2000年的時候,3月期國債的派息率為5.9%,而現在只有0.05%;10年期國債當年的派息率為6.0%,而現在只有2.7%。

  再者,兩次股票拋售狂潮發生時的估值不同。目前標普500股指的遠期市盈率為16倍,而它14年前為25倍。現在標普500股指的市凈率為2.7倍,而當年的市凈率在6倍以上。現在標普500股指的市銷率為1.8倍,而當年的市銷率為2.7倍。

  而且,現在的市場相對更平衡一些。當年的股票拋售狂潮之所以被稱作技術泡沫破滅是因為標普500股指14%的利潤來自於技術板塊,但技術類成分股的市值佔到了股指所有成分股總市值的33%。現在技術類股票的利潤佔比和市值佔比都是19%。如果從標普500股指中市值最高的5隻股票的角度來對比,當年的佔比為18%,而現在的佔比只有11%。

  同時,現在的利潤增長預期比當年弱一些。現在的每股收益增長預期為9%,低於當年的17%。

  泡沫程度如何很大程度由市盈率決定,而美國金融機構普遍認為目前市盈率仍比較低,離泡沫還遠。“我不認為美股存在泡沫,目前美股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在6%-10%,平均市盈率在14倍-16倍左右,這在歷史上只是一個平均水準。15倍左右的估值水準怎麼可能産生泡沫呢?隨著經濟形勢的向好和持續的低利率水準,你會看到估值很容易繼續提升。”而且,從經濟週期看,Grant Bowers告訴記者,“目前美國仍處於經濟週期的中段而非末期,因此還沒有到經濟週期末期所呈現的極端水準。”

  “我不認為美國大科技公司有泡沫。我非常自信地持有谷歌、IBM、英特爾的股票,其中英特爾甚至高居我投資組合的第八位。但我對中國公司會非常謹慎,比如金山、騰訊。”Mark Elliott向記者透露。“比起美國科技股,我更擔心中國房地産和信託産品(影子銀行)。我的分析顯示,美股儘管價格下跌,但仍是比中國房地産、信託産品更好的投資選擇,這些投資方向風險比美國股市泡沫風險更高。”Mark Elliott向記者透露。

  小股災或許提醒市場保持冷靜,將更大危機的壓力“大而化小”地釋放出來。短期來看,“目前,對衝基金只能通過兩種方式完成自我救贖。”張剛表示,一是將資産轉而投資估值相對較低、分紅穩定的美國籃籌股做避險;二是反手買跌納斯達克指數的看跌期權做套期保值。數據顯示,崩盤當天買跌納斯達克指數的看跌期權就超過100萬筆,創近四年的最大值。

  而長期投資者將更多關注美國經濟本身,而非短期資金炒作的方向。“雖然近期的敏感情緒可能造成動蕩,但我仍嚴守只投資有3-5年增長潛力公司的投資策略,而且必須是行業領軍以及與美國經濟本身密切相關,比如科技、醫療、可選消費品。”Grant Bowers告訴記者。

  從單極到多極

  並非一定要用股災的形式來證明科技股的“末路”。金融股等價值股資金回流,正在將科技股從“一枝獨秀”打回“多極分化”。銀行股等價值股將與科技股共同形成“多極世界”,打破原有的科技股“單極”

  此次變盤凸顯出從2月以來就已開始的趨勢:從成長股轉進價值股。上投摩根基金副總經理侯明甫對此表示,全球科技股持續下跌預示著以金融為代表的價值股將取代成長股,成為下一階段市場風向。

  金融股股價的“天敵”是低利率水準,而這正好造成科技股的盛宴。“最近美國市場金融股有所表現,一個動力就是美聯儲正在確定加息時間表。”侯明甫指出,去年以來全球資本市場呈現“題材無國界”,新能源汽車、移動網際網路等題材炒作成為世界性趨勢,在很多市場中,小盤成長股的漲幅遠大於大盤指數。在他看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幾乎所有市場最大權重的金融股表現都不佳,金融股股價的“天敵”是低利率水準,低利率表明市場的資金需求不高和利差無法擴大。侯明甫表示,目前全球市場對高估值成長股由追捧向“證偽”的情緒轉變,意味著此前那些沒有基本面支撐卻瘋狂上漲的成長股將開始承壓。

  因此關鍵問題是,美國利率升高究竟從何時開始?目前市場共識是2015年年中。“即使QE退出,也要等數月甚至數個季度之後,利率才會升高,必須等通脹率上升才可能升高利率。當然,市場總是很前瞻,因此科技、醫療、消費品是我投資比重較高的三大領域。” Grant Bowers向記者判斷。

  那麼,科技股的未來會怎樣?正如巴菲特的名言“只有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所説,真正的科技創新公司將從魚龍混雜的混亂中脫穎而出,獲得資本“洗盡鉛華”後的認可。

  因此選準投資標的就變得異常關鍵。具體哪些公司能經受住考驗獲得長期增值?金融機構拒絕對具體的個別公司做出評論。

  但總體原則是用戶。“你要理解這些科技股的成功都離不開一個有遠見的很強的創始人,他們並非為了華爾街的盈利目標在經營自己的公司,而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和服務消費者在開展戰略,這最終會導致鉅額的利潤。” Grant Bowers説。

  估值飆升,但持續無盈利的科技股則令人擔憂,例如Amazon。“Amazon是電商的先行者,在巨大的發展機會中始終保持領先,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使用。Amazon的投資者們知道,如果Amazon想盈利的話,隨時都可以盈利,只不過Amazon放棄了盈利的目標,而是一直在追求市場份額。” Grant Bowers解釋。

  步入中年的科技公司需要創新突破。“我們自2003年起曾長時間持有蘋果,2012年大量賣出,現在已經低配。儘管蘋果手機很酷,但是對於這麼大體量的一家公司來説,要賣出很多很多的手機,保持持續的盈利增速真的很難,蘋果需要不斷地推出新産品才可以,現在智慧手機的市場比起前幾年競爭激烈了非常多。 ”Grant Bowers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股下跌更為中國金融機構提供了機遇。鋻於美國股市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日益凸顯,以申銀萬國為代表的賣方機構,正在積極推進國際金融市場與中國市場相互關聯度的研究,而此前,記者採訪的數家中國金融機構,都表示尚未開展國際研究業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