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星期五

分析:新興股市表現料連續第五年輸給成熟市場

評析:寫文章前都不用查證的嗎?連最基本的標題都錯了,其他分析還值得人家信任嗎?

新興市場並沒有連續4年輸成熟市場好嗎!?2012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漲15.21%,贏過當年成熟市場的13.19%!今年迄今新興市場大漲10.03%,大勝成熟市場的4.5%!!

年出版主接受多家媒體訪問時就說過,過去兩年市場受到美國與日本QE的扭曲,以致連兩年新興市場表現不如成熟市場,如今美國QE已退場,日本QE也後繼無力,市場將會還新興市場公道!!畢竟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率還是遠勝過成熟國家!!

不只是股市,除非再有重大事件發生,今年新興市場很可能將是股、匯、債三贏!!

分析:新興股市表現料連續第五年輸給成熟市場
2015年4月17日星期五07:34 BJT


路透倫敦4月16日- 美日歐股市節節攀升,卻沒有跡象顯示新興市場沾到了光,後者疲弱的經濟成長和公司業績預示,新興股市今年可能會連續第五年表現落後。

在央行印鈔措施和經濟復甦的推動下,美國股市不斷刷新紀錄高位,歐洲股市觸及七年高點,日本股市錄得15年最高水準。在這一個個高峰面前,新興市場就猶如全球股市方陣中的一個黑洞。

MSCI新興股市指數已較2007年所創紀錄高位跌逾20%,儘管有印度和中國股市的例外勁升。自2010年底以來,該新興股市指數的表現落後於全球指數50%以上。

據摩根大通資產管理援引EPFR Global的數據稱,過去兩年中,標的是新興市場的股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已有600億美元資金外流。

而且現在,鑑於美國即將開啟升息之路,新興貨幣兌強勢美元節節敗退,美國的投資者就更沒有興趣投資新興股市了。

“儘管成熟市場自2010年底以來的表現遠遠好於新興市場,但我們仍親睞成熟市場,我們認為沒有理由改變這一看法,”日本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多元資產團隊的投資組合經理Jonathan Lowe說。

“實際上,日本和歐元區刺激措施的規模使我們想進一步減持新興市場股票,”Lowe補充稱。

在3月份接受美銀美林調查的全球投資者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表示,新興市場股票是他們未來一年可能減持的資產類別。

**增長放緩**

多個因素多新興市場不利,首先是新興市場今年經濟增速可能連續第六年放緩,這令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一直以來的增長差收窄。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週預計,今年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的增長差距將收窄至不到2%,而2013年這一差距為4.5%。鑑於中國經濟增速創下處於六年低點,短期內這一增長差似乎不太可能好轉。

瑞銀的分析師說,新興市場去年第四季度的消費和固定資本形成均出現放緩,同時出口增幅連續第三年下降。

摩根士丹利指出,這已導致獲利表現不盡理想--即使是印度,雖然股市自2013年年底以來大漲三分之一,但仍有40%企業最新一季獲利低於預測。

“如果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有3.5%,這就算是高的了。全球成長率要達到4%,新興市場獲利能力才會有明顯提升,”Lowe稱。

據摩根士丹利的計算,新興市場2013-16年每股盈餘(EPS)年復合成長率將達3.8%,但日本高達15%。相關圖表( link.reuters.com/gup54w )

摩根士丹利預估,新興市場2015年EPS將成長1.6%。日本則預估成長16%。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低迷**

新興市場倚重大型國營銀行、礦企及油企,這些企業往往無法或不願意像歐美同業那樣削減成本或裁員。

由於在經濟成長及出口市場轉差時,企業沒有削減成本,新興市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在2008年後開始下滑,而且尚未回升。相關圖表( link.reuters.com/wyr57v )

新興市場企業的ROE比美國企業低了3個百分點。

“在美國,牛市的前兩年不是因為經濟在復蘇,而是因為公司有效削減成本,而這在新興市場還沒有發生,”瑞銀財富管理駐紐約首席投資官Jorge Mariscal說。

“一旦全球經濟開始加快復甦,就難以再預計新興市場將會持續落後...但距離這樣的時期至少還有6-12個月。”

對新興市場而言為數不多的利好之一是,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以歷史而言相對便宜,以預期獲利計算的平均市盈率為11.6倍,而成熟股市接近17倍:link.reuters. com/rut87v

那些可以在指數之外投資的基金經理也可以找到機會。新興指數通常關注巴西這樣的大型經濟體,而常常體現不出諸如匈牙利這樣小型市場的優秀表現,後者按照美元計價今年已經上漲了15%。

例如Mariscal,他在新興市場的配置就低於全球指數,但在策略上超配台灣、印度和菲律賓,指因經濟增長和公司獲利改善等因素。

隨著美國加息,這種差異可能加深。

瑞銀分析師稱,在諸如台灣和韓國等市場,美國全面復甦可能對公司獲利形成提振。但在諸如土耳其、巴西和南非等其他市場,復甦可能遠未到來,因為它們的股票成本和美國相連,但獲利卻依靠歐洲和中國的經濟增長。(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