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星期三

裴洛西投書華郵 中共持續威脅台灣不能袖手旁觀

評析:說的那麼好聽,既然那麼支持台灣,那怎不直接於台灣建交?不建交,那簽個FTA(自由貿易協定)總可以吧?再不成,那賣點像樣的武器給台灣總可以了吧?結果ㄌㄟ??

說去訪問基輔,結果烏克蘭有因此比較好嗎?現在訪問台灣,台灣又能實質得到什麼?而且來了,還要與台積電重要人士視訊甚至會面,目的又是什麼?上次龐佩奧來也要見台積電...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話說回來,裴老奶奶體力還真好,都82歲了,還可以趴趴走這麼多地方,腦袋更是清楚。反觀拜登,還小裴奶奶3歲,反而問題一堆,腦袋更是大有問題...

裴洛西投書華郵 中共持續威脅台灣不能袖手旁觀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2年8月3日 週三 上午1:22(中央社記者江今葉華盛頓2日專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2日晚間抵台。華盛頓郵報刊登裴洛西投書指出,當中共持續威脅台灣與民主時,美國不能袖手旁觀。訪台實現美國對民主的承諾,重申台灣及所有民主政體的自由必須尊重。

裴洛西(Nancy Pelosi)2日搭乘美軍C-40行政專機抵達松山機場,是1997年時任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後,首位造訪台灣的眾院議長。在她抵台後,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刊登她的投書。

裴洛西「為何我要率領代表團訪問台灣」投書全文:

約43年前,美國國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卡特(Jimmy Carter)總統簽署立法的「台灣關係法」,這是美國在亞太地區外交政策最重要支柱之一。

「台灣關係法」闡明美國對民主台灣的承諾,為迅速發展成為關鍵夥伴關係的經濟與外交關係提供框架,培養根植於共同利益和價值觀的深厚友誼:自決與自治、民主與自由、人性尊嚴與人權。

法案也鄭重宣誓美國支持台灣防禦:「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前途之舉,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安定的威脅,美國嚴正關切。」

今天,美國必須牢記這誓言。我們必須支持台灣,這是一個有韌性的島嶼。台灣是政府治理、應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與倡議環境保護、氣候行動方面的領頭羊,是和平、安全與經濟活力的領導者,具有全球欽羨的企業家精神、創新文化與科技實力。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這個充滿活力、穩健的民主政體,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評為世上最自由的民主政體之一,並自豪地由一位女性總統蔡英文領導,正受到威脅。

近年來,北京與台灣的緊張局勢急劇升高,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防空識別區附近,甚至在識別區內增加轟炸機、戰鬥機與偵察機飛航,美國國防部結論認為,中國軍隊「可能正準備一場突發事件,武統台灣」。

中國還將戰鬥帶入網路,每天對台灣政府機構發動許多攻擊。與此同時,北京在經濟上擠壓台灣,施壓全球企業切斷對台聯繫,威嚇與台灣合作的國家,並禁止來自中國旅客赴台。

面對中國共產黨日增的挑釁,美國國會代表團訪問應被視為明確的聲明,亦即在他們捍衛自身與自由時,美國會與民主夥伴台灣站在一起。

我們的造訪,作為訪問島嶼的數個國會代表團之一,與長期以來,以1979年「台灣關係法」、美中聯合公報與六項保證為指引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未牴觸,美國持續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我們的訪問是更廣泛太平洋之旅的一環,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與日本,聚焦共同安全、經濟夥伴關係與民主治理。我們與台灣夥伴的討論將著重於重申支持與促進共同利益,包括推進自由開放印太區域。

今天,美國與台灣的團結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重要,不僅是對台灣2300萬人,對數百萬計,受中國壓迫與威脅的人,也是如此。

30年前,我作為跨黨派國會代表團成員前往中國,在天安門廣場拉起黑白布條,上頭寫著「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之烈士」。我們離開廣場時被身著制服的公安追逐。在那之後,隨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加強控制,北京糟糕的人權紀錄與無視法治的狀況持續存在。

中共對香港政治自由與人權的殘酷鎮壓,甚至逮捕天主教紅衣主教陳日君,將「一國兩制」承諾扔進垃圾桶。在西藏,中共長期透過各種運動,抹殺藏人語言、文化、宗教與身份。在新疆,北京對穆斯林維吾爾人與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滅絕。在整個中國大陸,中共持續針對和逮捕勇於反抗政權的行動人士、宗教自由領袖與其他人。

當中共持續威脅台灣與民主本身時,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事實上,這次訪問正值世界面臨專制與民主之間的抉擇時刻。當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預謀的非法戰爭,殺害成千上萬無辜者,甚至兒童,美國和我們的盟友必須明確表達,永不向獨裁者屈服,至關重要。

4月,我率領國會代表團前往基輔時,這是美國對被圍困國家的最高階訪問,我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轉達欽佩他的人民,捍衛烏克蘭與全球民主。

透過訪問台灣,我們實現對民主的承諾:重申台灣的自由,及所有民主政體,必須受到尊重。(編輯:廖漢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