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

劉潤:矽谷銀行48小時閃崩,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評析:國內不少人在轉傳這篇文章,一堆似是而非的觀點,不得不出來嘴一下!!

先下結論,凡是老美講老共,或老共講老美的文章,都看看就好,可信度都是個問號,反正雙方都希望對方天下大亂!!

簡單來說,SVB出事的原因很單純,就是被擠兌拖垮,根本不是文中說的那些前因後果!!SVB兩天被擠兌420億美元,你告訴我全世界有幾家銀行撐得住!!??SVB是有投資虧損,但相對於SVB的資產,不至於引發倒閉!而SVB實際負債並不高,沒有資不抵債的問題。會出事完全是因為流動準備不足,這也是銀行出事最常見的原因!

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拿SVB跟雷曼比,真的是離譜到極點!!當年雷曼會倒是因為槓桿玩太高,但SVB卻是為完全相反的太過保守,絕大部分資產都在MBS(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或長天期債券,而去年以來FED快速升息,以致固定收益市場受到衝擊。

再者文中提到的持有到期債券(HTM),其實可以拿來跟FED抵押貸款,而且利率是一年隔拆加0.1%,利率不算高。

總括來說SVB持有的資產大多都很安全(這也是FED很快宣布全額理賠SVB客戶存款的原因,因為FED知道SVB資產還是大於負債的,不會因此賠錢),只是擠兌來的太快(幾乎集中在3/9這天),要不倒也難!!

劉潤:矽谷銀行48小時閃崩,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2023年03月12日14:58 市場資訊   作者/ 劉潤 責編/ 李桑

 轟然倒塌

  3月11日,美國前20大銀行之一,擁有資產2000多億美元的矽谷銀行,突然宣布破產。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一家銀行倒閉事件。

  而整個轟然倒塌,僅僅發生在48小時之內。

  隨後,地震波及了美國股市。道指下跌345.22,標普500指數下跌56.73,科技股指納斯達克指數下跌199.46。銀行業。再然後,波及到歐洲和亞洲股市,甚至幣圈。穩定幣USDC和美元幾乎脫鉤。

  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怎麼說倒閉就倒閉了?這和我有什麼關係?

  我幫你梳理一下。

  這要從2020年說起。

  無息負債

  還記得著名的美聯儲“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嗎?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遭受重創。3月3日,美聯儲“緊急降息”0.5%,刺激經濟。3月15日,也就是12天之後,美聯儲再次宣布“緊急降息”。這一次,一步到位,直接下調到:0~0.25%。直接拉到“零利率”。

  這就是著名的“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

  可是,這件事,和矽谷銀行有什麼關係呢?

  矽谷銀行就在這個時候,獲得了大量(幾乎)零利率的儲蓄。多大的量呢?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矽谷銀行的存款從760億美元,上升到了超過1900億美元。

  這些錢對用戶是存款。但對矽谷銀行來說,是負債。幾乎不用付利息的負債。也就是無息負債。


  不用利息,借了很多錢。聽上去不錯。然後呢?


  然後,當然是投出去。



  持有到期債券


  既然是矽谷銀行,那是不是當然會投給矽谷創業公司呢?


  是的。但是,那不是全部。因為矽谷創業公司的貸款需求,並沒有同比增長。甚至下跌。那怎麼辦?


  矽谷銀行決定,大量購買1~5年期無風險國債。無風險國債,聽上去挺安全。但就是利率比較低。年收益只有1%。


  成本是0%,價格是1%。好歹也能賺錢啊。聽上去也不錯。


  但是,這批無風險國債,很多都是“持有到期債券”(HTM)。


  什麼是持有到期債券?就是只有到期,才能收回本息。如果提前收回,不但利息沒有了,連本金都要損失。


  啊,這樣是不是有風險啊?


  是的。這確實有風險,這種風險,就叫做:短債長投。



  短債長投


  什麼是短債長投?

  活期儲蓄,就是短債。5年期國債,就是長投。

  活期儲蓄之所以叫活期儲蓄,就是隨時可能會取走。萬一突然所有儲戶都來取錢,但是銀行投出去的錢,5年之後才能收回來,就會出現無法兌付的情況。

  這就是短債長投的風險。

  但是,短債長投在銀行幾乎必然存在。因為理論上,所有儲戶都可能1天后取款。但是銀行放貸,卻不可能1天后收回。貸款期限,總比存款期限長。

  那怎麼辦呢?

  存款準備金

  這就要提到存款準備金制度了。


  雖然理論上,可能所有儲戶在同一秒鐘,取走所有存款。但實際上,這不太可能發生。只要在賬面上保證一定比例的現金,就能應付大多數取款需求。

  因此,大部分國家的央行,都有“存款準備金”制度。就是必須鎖死一部分錢,放在央行,不能用於放貸。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為7.8%左右(加權平均)。

  那美國呢?美國當前是:0%。

  啊?為什麼啊?為了刺激經濟。天啊。那萬一儲戶擠兌,銀行沒有錢怎麼辦?銀行要自己應對。另外,不還是有儲蓄保險嘛。

  儲蓄保險

  什麼是儲蓄保險?


  我們以前的印象,是銀行是永遠不會破產的。但這並不是事實。2006年,中國正式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很多人這才知道,銀行作為一家商業機構,也是可以破產的。

  那如果銀行破產了,那我的存款怎麼辦呢?在中國,不超過50萬元的存款,由保險賠付。所以,後來很多人建議,以後要把錢分存到不同的銀行。每家不超過50萬,就安全了。

  但是,這對個人可以。對企業的大額存款,是無法操作的。

  美國的儲蓄保險額是25萬美元。那矽谷銀行有多少存款,超過25萬美元呢?90%。

  那怎麼辦?只能期待極端情況不要出現。不要出現。不要出現。

  可是,它就是出現了。這個情況就是:美聯儲加息+科技業寒冬。

  美聯儲加息

  2020年,美聯儲“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把利率降到零。2022年,美聯儲再次“一口氣打完所有子彈”,連續加息7次。

  一次加息一次爽。一直加息一直爽。今年2月,美聯儲再次加息。現在的利率已經到了:4.5%~4.75%。

  為什麼一會兒降息,一會兒加息呢?降息,是為了促增長;加息,是為了抗通脹。彼一時,此一時。

  可是,你還記得嗎?矽谷銀行購買的無風險國債,年收益是1%。如果資金成本到了4%以上,但資金收益只有1%,那不就虧錢了嗎?

  是的。那確實就是虧錢了。只是這個虧損,暫時不會暴露。直到債券到期,才會體現。這就是:未實現損失。

  但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這時,美國又遇上了科技業寒冬。

  科技業寒冬

  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大量美國科技公司開始裁員。特斯拉裁員。Facebook裁員。微軟裁員。Twitter裁員 ……

  科技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不僅是美國如此。中國也是如此。大量科技公司鎖住了招聘,2023年的預算斷崖式下跌。

  美國風險投資業,也總體看衰美國經濟。著名的投資機構紅杉,發表演講,提醒所有被投機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以前可做可不做的別做。管好現金流。

  本來很容易拿到錢的創業公司,也拿不到錢了。

  理解。可是,這和矽谷銀行有什麼關係?


  因為它是“矽谷”銀行啊。它的儲戶,大量都是美國科技公司。



  流動性危機


  當融資越來越困難,科技公司們,只好不斷消耗自己在銀行的儲蓄過日子。


  這無可厚非。但是,這對矽谷銀行可不是好消息。這意味著,它那些成本為零的資金,在不斷流失。


  隨著科技公司取現越來越多,矽谷銀行遇到了巨大的流動性危機。於是,它打算拋售一些資產,來獲得資金。


  但是,還記得那些資產,是“持有到期債券”嗎?一旦提前拋售,就會產生巨大損失。矽谷銀行拋售了210億美元的證券,損失18億元。


  這一下子,就引發了市場巨大的恐慌。矽谷銀行怕不是要出問題了吧?大量公司開始想盡辦法,轉移自己的存款。僅3月8日一天,提現轉移申請就超過了420億美元。大量創業公司,基金公司,瘋狂出逃。而矽谷銀行,只有100多億可用資金。


  然後呢?


  然後,矽谷銀行一點都不掙扎,立即宣布破產。



  後繼影響


  這件事,用著名孵化器YC Combinator的CEO陳嘉興(Garry Tan)的話說,這是“初創企業的滅絕級別事件”。


  為什麼?因為大量科技公司的存款,都在這家銀行。他們下週,就要付不出供應商的欠款了。下個月,就要付不出員工的工資了。


  如果拿不回來這些錢,用Garry的話說,整個時代的創業公司,將會從這個星球上消失。


  隨後,包括紅杉在內的125家風投機構聯合發表聲明,呼籲政府介入。並稱如果矽谷銀行被另一家實體收購,投資者將繼續與該機構建立關係。伊隆·馬斯克在Twitter上也表示:對這個問題保持開放。


  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還不確切知道。看後面的發展吧。但到目前為止,也許我們應該習得的一個教訓就是:不要輕易“短債長投”。


  閃崩的那一天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唉。很多人都希望改變世界。但是走著走著,就被這個世界改變了。


  我只想說:祝你不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