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本年度金融研訓院新課程來囉,請參閱: 課 程搜尋 | 台灣金融研訓院 *********** 媒體訪談: 1. 中廣流行網「理財生活通」 :每月最後一週星期五 PM 1:40~3:00, 2. 壹電視「年代向錢看」 :每星期四、五 PM 9:00 ~ 10:00 3....

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關稅談判目標「台美零關稅」 學者直言:過度理想化

評析:不要癡心妄想零關稅了,能談成與多數國家(有125國是10%關稅)一樣10%關稅就是最大成功了!!

關稅談判目標「台美零關稅」 學者直言:過度理想化
2025/04/07 中時 賀培晏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針對多個國家提高關稅,其中也包含台灣,將課徵32%高額關稅,對此我國總統賴清德昨日喊話:「要讓台美從雙方零關稅談起」、「擴大採購美國農產」、「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等,期盼能用非報復性關稅,與美國理性談判,但學者認為,零關稅太理想化,比較可能談到10至20%關稅,而政府擴大採購並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勢必對本土農業造成衝擊,應提早準備,並協助產業轉型提升競爭力。

據了解,美國貿易代表署《2025年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提到,台灣對美農產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包含稻米關稅配額、基改農產進口、美豬標示稽查等,除此之外,其他貿易障礙還包括「禁止特定部位牛肉進口」、「萊克多巴胺殘留許可量過度嚴格」等,認為台灣在農產品進口上過度嚴格,且要求文件繁複,對出口商造成困擾。希望能夠改善通關與邊境措施,朝向更透明與高效的目標前進。


而針對美國指出的各項要求,賴清德也提出回應,但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認為,全面開放對本土農業的衝擊一定會有,特別像稻米這類商品,本來就是用高關稅與配額在保護,若真的朝自由貿易協定、零關稅方向前進,應比照當年加入WTO時,設立「進口損害救助基金」來協助農民轉型,但當時編列千億,如今農業部卻只編列180億,還有明顯的不足。


徐世勳表示,與美國談關稅,台灣多少會吃點虧,但是特定農產品如蝴蝶蘭、毛豆、鬼頭刀、等,對美國依賴度較高,若持續維持高關稅,將對這些產業造成影響,因此適度的讓步,應能換取這些產業者的實質利益,而台灣也能藉此次機會,進行一波產業升級,提升競爭力。


台大農經系主任張宏浩認為,美國本次提出的關稅,實際目的是要解決各國的非關稅貿易障礙,然而農產品有別於其他產業,攸關國家糧食安全,若全面降低關稅並將非關稅貿易障礙排除,讓美國農產大量進口至國內,長遠來看還可能削弱本地農業根基,降低糧食自給率,釀成更大的影響,他也質疑「難道要讓所有農地都拿去種綠電嗎?」


張宏浩補充,農產品應該不會成為此輪談判的核心議題,美方將以科技與半導體產業為主,但擔憂農產品因此成為附帶條件,甚至沒辦法將決策權掌握在手中,只能仰賴科技業談判結果來左右農產的貿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