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6日星期一

存款不足一千美元,美國人這麼“窮”?

評析:這其實是金錢觀與價值觀的差異,沒有對錯的問題。

存款不足一千美元,美國人這麼“窮”?
2015年10月26日 11:48   來源:解放日報   張夢麒; 選編自APP“上海觀察”



  沒錯,不少老美真的就有“那麼慘”。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説美國一家網站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62%的美國人,賬戶存款不足1000美元。

  這條新聞引起了許多祖國人民的驚嘆,説美國人號稱生活在第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小日子咋就過得這樣悽慘?

  作為在美國生活了很久的華人,本文作者的感受是:沒錯,不少老美真的就有“那麼慘”。

  高收入低消費是謠傳?

  現在國內盛行一種説法——美國是個“高收入低消費”的國家。

  看上去真是這樣——在美國,一個服務員每個月有3000美元的收入,辦公室白領一個月6000到7000美元,老師5000到6000美元……再乘以6點幾的匯率,折算成人民幣,收入看起來比在中國高不少。而且,東西也便宜啊,在中國賣20萬元人民幣的汽車,在美國可能只需要2萬美元;在中國賣兩三千元的名牌服裝,在美國可能只要一兩百美元。你還可以舉出許多例子,説明包包手錶手機電腦什麼的,在美國同樣便宜得不像話……

  然而事實上,中國人感覺美國物價便宜,是因為把眼光專門盯在了奢侈品、服裝、汽車那麼少數幾類物品上。可是,老百姓平常過日子,誰會沒事今天買個包,明天買只表,後天再去買臺車呢?

  美國人的真實消費是怎樣的?為了方便敘述,我們假設有一位白領,姑且叫他Jack。Jack因為生活在美國經濟發達地區,薪酬比較高,大約有7萬美元一年,那麼去掉所得稅,他每個月大概能夠入手4000多美元。

  除了稅金,美國人還有一項支出大頭是每月的醫療保險。假設Jack的醫保每月需要繳納400美元,當然因為他已婚並有兩個孩子,所以400美元可以覆蓋他全家人的醫療,還比較划算。現在Jack還剩3500到3800美元在手。

  如果加入了公司的養老補貼計劃,Jack每月需要拿出幾百到1000美元存入自己的養老金補貼賬戶。之後,他還剩差不多3000美元。

  回到家裏,Jack面臨起碼每月2000美元的房租,這個價格在美國發達地區的好地段根本租不到像樣的房子,最多只是普通的兩室兩廳,還不是學區房。

  因為Jack的兩個孩子還不到上公立學校的年齡,幼兒園學費又太貴(每月1500美元左右一個人),Jack的太太只能在家當全職主婦,即便孩子們未來都上了學,因為美國學校放學早,太太也不可能從事朝九晚五的全職工作。

  於是,剛過發薪日,Jack 手裏就只剩不到1000美元用以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了。其中500美元買菜,100美元水電煤,200美元用來支付汽車保險等各種保險帳單及雜費……

  這樣算起來,就算沒有水管爆掉、汽車擦碰這樣的突發事件,Jack 每月也會毫無積蓄。更別提會有餘錢去買什麼“便宜的奢侈品”。而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美國的人工費又極為昂貴,比如請人裝個電燈、修個管道,你都可能收到幾百上千美元的帳單。

  ........

  我有位朋友在美國做理財規劃師,他有個客戶,白人,44歲,單身,年收入18萬美元,遠遠超過美國中産階級收入線。

  可是,他所有賬戶裏的錢加起來卻只有3300美元。他平時是這樣花錢的——買輛自行車3200美元,一個人去夏威夷度假幾天花掉六七千美元,名下四輛車輪流開,房車旅行用、越野車探險用、商務車上班開,他甚至還有一艘小遊艇,每隔幾個星期用他的皮卡拖去海上兜風。

  朋友建議他存錢,他回答“存錢並沒有啥用”。

  確實,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説,賬戶裏有錢還真不如沒有,資産過多也是種負擔。

  如果你問中國人為啥攢錢,得到的答案可能是“給孩子攢學費,給自己攢養老金”。

  可在美國,公立學校不收費,私立學校大部分人讀不起,所以乾脆也就放棄了。到了大學階段,美國人往往不靠積蓄付學費,他們靠助學金和貸款。

  美國大學助學金申請是有講究的,許多學校有規定:誰越窮,申請到的助學金比例就越高。比如一些名牌私立大學,規定學生家庭年收入低於6.5萬美元,學費生活費就可以全免,低於12.5萬美元的學費全免。

  還有些學校在計算每個學生應繳學費數額的時候會去查學生家庭的儲蓄額和固定資産(房産)的價值,誰家越有錢就越要多交錢。同樣的學校,有錢人的孩子一年可能要比窮人家的孩子多繳好幾萬美元。

  養老也是一樣。對老年人來説,醫療費是養老費用的大頭,而美國醫療又以昂貴著稱。

  在美國,年滿65歲的老年人可以申請聯邦醫療保險卡(紅藍卡),用以享受優惠的醫療和藥物價格,可是紅藍卡不包長期護理費用,一旦紅藍卡覆蓋的補助期過後,療養院護理費用將高達一天400美元,如果使用特殊機械比如呼吸機,費用將更加驚人,時間稍長,再多儲蓄都承受不起。

  在我所居住的加州,低收入老人可以申請白卡,享受免費醫療服務,其中包括家庭護理或者療養院護理的費用,但是想要申請白卡,收入和資産都不能超標,比如家庭資産只能低於一萬多美元。

  另外,在美國,再多的積蓄也應付不了某些突發事件。

  我有一個朋友,最近剛剛買好房子,他買房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給自己的汽車上了個最高保額為100萬美元的高額保險。

  我很詫異地問他,房子和車險到底有啥關係,他是這樣解釋的:“當我銀行沒錢、名下沒房的時候,我開車萬一撞了人,可以每個月一點一點地支付賠償金,可現在我是有産階級了,雖然我銀行裏仍然沒錢,但如果撞了人,需要賠償100萬美元,法院馬上就會把我的房子收走拍賣。”

  撞個人賠100萬美元?您還真別不信。前些天我看新聞,説有個屋主雇人給他修房頂,結果一個工人不小心從屋頂上摔下來,造成了殘疾,猜猜看法院判賠多少?1000多萬美元!也不知道屋主有沒有買保險、最後如何支付,反正無論如何,破産是肯定跑不掉的。

  錢放到明天太傻了?

  積蓄不到1000美元的新聞出來之後,我也特地問了幾個美國朋友,他們有些本身就是土生土長的美國白人,有些是華人和美國人組合的“聯合國家庭”。

  對於美國人為什麼不攢錢,他們還有以下幾種看法:

  “我們這一代美國人生活在經濟富裕的年代,和我們父母不同,我們沒有經歷過經濟大蕭條,普遍缺乏危機意識,我不覺得沒有存款會是大問題。”

  “我很樂觀,我的父母都活到了90歲,所以雖然我今年40歲,但其實只相當於別人的20歲,養老什麼的,不如等過了50歲再想。再説我們公司一些70歲的人還在工作呢。”

  “社會保險制度比較完善,不用擔心未來的養老、教育和可能的失業問題(因為有失業救濟,政府還會幫著找工作嘛)。”

  “媒體、廣告都在鼓吹消費至上,社會氛圍讓大家覺得有錢就要今天花,放到明天就太傻了。”

  “貸款太容易了,買車也能貸款,買房也能貸,就算買臺電視機都有銀行願意借錢給我,為什麼不借?”

  “存款利率低,我寧願買股票買基金,曾經在銀行放過10萬美元(這個絕對算美國人裏的有錢人),一個月拿到2美元利息。後來我就拿這些錢買車子去了。”

  崇尚自我中心主義,孩子們養到18歲,父母的責任就算盡到了,就可以讓他們自己去外面闖蕩了,“我的孩子如果16歲還住在家裏,我會感到崩潰的!”“大學學費可以自己貸款或者打工支付,如果付不起,他們也可以不用上那麼貴的學校。”

  “我需要贍養父母?那不是政府和他們自己的事情麼?”

  不要瞎説了,我其實已經開始攢錢了,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剛娶了一位中國太太……(張夢麒;本文選編自APP“上海觀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