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5日星期一

教育觀察家:台灣的大學4年 像癱瘓四部曲

評析:台灣大學教育的課程安排確實糟糕透頂!大學明明該是專才教育,卻還要求學生修一堆不相關的必修及通識,難道從小學到高中學得還夠不嗎?上大學還要修國文、英文、歷史、憲法...及一堆亂七八糟的課,實在莫名其妙到了極點!!

這幾年教育部開始要求大學降低畢業學分及必修課程,看似美意,但結果卻是排擠掉各科系的專業必修課與總學分數,真的該被淘汰的一些與本科系不相關的必修課及通識課卻不動如山。為了應付教育部的要求,許多科系只得把系上必修改選修,系上選修學分數也被逼得只得減少,加上部分學生「柿子挑軟的吃」,嫌系上選修課太硬,就只修一些雜七雜八的通識課學分來充數,導致許多學生空有某系的文憑,卻一堆專業課程都不會,甚至學都沒學過。

所以,下次遇到財金系畢業的學生不要以為他就懂股票、債劵、基金、期貨、選擇權、保險...他真的可能啥都不會,啥都沒學過!!要怪學生不用功嗎??錯,最該怪的教育部把大學教育給搞爛了!!

教育觀察家:台灣的大學4年 像癱瘓四部曲
2016-08-15 14:52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美國中學為大學準備 我中學卻是小學延伸

從建中、台大再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畢業的謝宇程,現在是一名教育觀察家,一路念名校的他,卻發現台灣教育始終沒把學生「變成人才」,台灣的學校必修科目太多、學生沒有班級和導師,就沒辦法自主學習,大學就像中學的延伸,大學念四年彷彿是「癱瘓四部曲」,名校也不一定能教出優秀人才。

今年34歲的謝宇程,自稱因為會念書,在台灣就像「人生勝利組」,輕輕鬆鬆就能以非常高的成績進入台大再出國留學,卻沒想到,名校光環加持沒有讓他找工作比較順利,不但無法爭取到令自己滿意的生活,工作生涯挫敗,更驚覺過去以為「分數就是個人價值」只是幻覺。並將自身經歷以及訪問身邊許多出國留學的同儕、學者寫成新書《人才自造者》。

謝宇程表示,台灣的大學四年就像「癱瘓四部曲」,從高中盲目選系開始就鑄下錯誤。進入大學還被高中念過的基礎學科,包含國文、英文、微積分等「共同必修」塞滿,無暇確定自己喜歡的科目,且選課完全沒自由。

他指出,哈佛大學學生每學期只要修四門課,必修學分只占總課數的三分之一,英美大學選修學分幾乎「毫無限制」。台灣就連頂大都沒自由,以台大化工為例,畢業最低學分140,真正自由的選修學分比率只占2%;陽明生科系只有5%,交大電子系也只有11%。

謝宇程表示,他曾有一名台大的同學一直被沒興趣的必修壓得死去活來,為了「求生」,系上規定的必選,他都挑最涼、最輕鬆的課,花最少心力,只求「低空飛過」,直到快畢業才看清適合其他領域,只好「放棄大學,保研究所」,把大四花在補習班、圖書館念書,學校課程一樣「應付」就好。

他說,台灣學生常會選過多學分,把課表排滿,以為有許多學分進帳就是認真好學,殊不知反而造成學習淺薄的惡性循環。謝宇程說,他在美國讀博班的同學告訴他,哈佛一學期只上四門課,扣掉社團、實習和上課時間,每周有九小時學習;台灣學生平均選八門課,學習僅剩三小時,「學習深度立刻出現差異。」

此外,謝宇程也指出,歐美從中學開始,沒有班級、導師,且實施選課制,學生握有選課權。反觀台灣卻從小沒有自由,同一群人從早到晚相處在一起,無法培養交朋友的社交能力,沒有導師就不知道怎麼學習,他觀察,「美國的中學像為大學做準備,台灣的中學卻是小學的延伸」,難以教出好人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