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星期六

焦點:萬一法國週日選舉結果爆冷 歐盟並沒有「B計畫」--外交人士

評析:支持度最高的候選人,也不過才25~26%的支持率,第一輪有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放心吧,即便勒龐當選,法國也不可能脫歐!法國的經濟體制是總統國會雙軌制,不是總統說了算。再者,幾次民意調查結果,法國民眾反對脫歐都高達7成以上,顯示不是政府想脫歐就能脫!但每每就是有人故意散播法國可能脫歐的假訊息,其背後動機可想而知,不外就是想藉由市場恐慌而從中牟利!

從民調看來,馬克宏當選的機率最高,機率已超過6成。且看明天的第一輪選舉結果囉...

焦點:萬一法國週日選舉結果爆冷 歐盟並沒有「B計畫」--外交人士
路透社2017年 4月 21日 星期五 18:45 BJT

2017年4月20日,巴黎,法國大選的11位候選人在法國電視2台演播室參加名為''15min to Convince''的特別節目 。REUTERS/Martin Bureau

路透布魯塞爾4月21日 - 外交人士表示,如果法國兩個反歐盟候選人在週日選舉中雙雙挺進決勝輪投票,歐盟沒有為此準備特別計畫。這讓歐盟只能靜觀其變,盼望中間派候選人獲勝。

即使這次投票沒有產生令人震驚的結果,歐盟也擔心兩名比較主流的候選人,不論誰將在5月的第二輪投票中勝出,也難以重振法國經濟,也無法幫助德國一起應對有關歐盟前途的懷疑情緒。

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的經濟狀況,仍然是歐盟非常擔憂的問題。

外交人士表示,法國需要一位能夠使嚴格管制的經濟部門現代化並解決法國勞工市場僵化問題的領導人,幫助扭轉過去二十年來法國經濟實力相對於德國的下滑態勢。

有人擔心,缺乏經驗的、年輕的獨立中間派馬克龍,選戰受到醜聞困擾的、中間偏右的前總理菲永,可能都缺乏給法國帶來改變的遠見和威望。

「如果瑪琳娜‧勒龐(Marine Le Pen)贏得大選,那麼我們所知道的歐盟將不復存在,」曾在巴黎為勒龐效力的一位歐盟高級外交官稱。勒龐威脅稱,如果不盡快重新談判法國的歐盟成員國條款,則將帶領法國退出歐盟。

「那麼我們需要考慮其他模式...這裡沒有B計畫,」該外交官稱,「(布魯塞爾)整個城市都為之惴惴不安。」

歐元區救助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總裁雷格林本週在華盛頓一次論壇上表示,對於勒龐將贏得支持去修改法國憲法,帶領法國退出歐盟或歐元區,他深感懷疑。

「但(如果勒龐勝選)將意味著停滯不前,經濟成長維持低迷。」

歐盟執委會曾指出,儘管法國經濟數據在改善,但債務規模還在不斷膨脹,而且經濟幾無增長。該國經濟仍不具競爭力,而且受累於生產率的不斷下滑,並稱該國近期改革力有未逮。

如果法國大選首輪投票有任何意外情況出現,在4月29日討論英退談判準備事宜時,歐盟領導人應該能夠做好評估。但外交官員堅稱,如果勒龐和極左翼的梅朗雄進入5月7日決勝局,歐盟並無相關應對計畫。

**馬克龍受歐盟和德國青睞**

在這場勢均力敵的選舉中,一些歐盟外交官員認為39歲的親歐派法國總統候選人馬克龍是在第二輪投票中擊敗勒龐的最佳人選,他能夠彌合歐盟內部法國和德國的分歧。

馬克龍曾擔任奧朗德政府的經濟部長,他在親商改革方面的熱情,贏得了歐盟夥伴國家的喜愛。

「馬克龍毫不掩飾的促進一體化立場、正統的經濟觀點以及堅守與德國之間的重要關係--從理論上來講--他可能受到德國青睞,」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駐巴黎的政治分析師Manuel Lafont Rapnouil表示。

鑑於英國退歐有待協商,德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法國,以振興歐盟、讓歐元區更強和更具持續性。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在柏林會見過馬克龍和菲永。

「勒龐和梅朗雄都沒有訪問柏林,充分說明若他們中任何一人勝選總統可能出現的難題,」Lafont Rapnouil說。

馬克龍的顧問表示,他(馬克龍)希望與德國達成「新協議」,從而克服多年來關於歐元區改革的緊張情況。

德國不願藉由直接援助歐元區較為貧困國家以支撐歐元區,馬克龍則已經警告稱若19個成員國不團結,歐元可能在10年內就不復存在。

馬克龍也必須要展現他能夠實現經濟計畫的能力。議會之內還未有席次能夠支持他的「前進」(En Marche!)運動,而他宣示要縮減600億歐元(644.8億美元)的支出,可能招來像是2015年時反對奧朗德節約措施的抗議聲浪。

Barclays Research預言,6月選舉將會使法國議會陷入僵局,四股政治勢力將會平均瓜分席次。

現年63歲的菲永爆出財務醜聞之後,支持率已經緩步回穩,他提出的說法也是親商的歐盟執委會所樂見,但他打算降低歐盟機構介入法國程度。

他呼籲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然而多數歐洲國家要求團結對抗他們眼中轉為激進的俄羅斯,他的說法恐怕並不中聽。

「他打算扭轉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政策,與默克爾唱反調,」布魯塞爾智庫分析師Yann-Sven Rittelmeyer表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