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星期二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塞勒

評析:長時間以來經濟學或財務理論中做了一個非常強烈又不符合實際地的假設,就是假設人是理性的,會以理性來做出決策,實事上人的決策並不理性,但學術上卻做了如此的假設,以致一些理論的推論大有問題。

近年開始流行行為財務學,亦即在傳統的財務理論中加入心理學的認知,以期更貼近實際情況。1994年Nash等人的得獎,大概是這波行為財務學的先河,尤其當年得獎的賽局理論,早已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所以,心理學家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2002年Daniel Kahneman)也就不稀奇了。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塞勒
2017-10-09 17:52經濟日報 記者葉亭均╱即時報導

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佈,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得主為美國學者、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塞勒(Richard H. Thaler),主因為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

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哈特(Oliver Hart)與芬蘭學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霍姆斯壯(Bengt Holmstrom),主因他們對「契約理論」的貢獻,並實際應用於企業高階主管薪資及公共事業民營化等領域,同時為許多領域的政策和制度設計奠定知識基礎,包括破產立法和政治憲制。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塞勒將心理上的現實假設結合入經濟決策的分析中,展現出有限理性、社會偏好以及欠缺自制這三個因素如何影響個人進行決策與市場結果。

【記者任中原╱即時報導】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Thaler),獨得獎金9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0萬美元)。

塞勒是行為金融領域最負盛名的理論家,以具體方法證明人們的行為其實與標準經濟理論所預測的結果並不相符。例如人們並不認為錢用在那裡都可以,而是在心中把錢劃分房貸、渡假、退休等不同的帳戶。他的研究成果對全世界政府的工作都產生影響,官員們利用他的發現來提高退休儲蓄、消除貧窮、促進就業、加強道路安全及改善公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