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星期一

立訊收購緯創工廠,下一個目標是那家台廠?

評析:站在被收購者的立場,有人願意接手,讓原廠可以順利下莊當然是好事。但站在整個產業供應鏈而言,對台灣可一點都不是好事...

被收的台廠不論是誰,一定都有許多長期與他配合的其他台廠。現在被中資收購了,未來訂單還會下給這些配合廠的台廠嗎?

其二,被收購的不單只是廠辦與訂單,相關的know how及智財權勢必也跟著被陸廠學走了,你自己不玩了,但其他台灣同業呢?

台廠要自救自保的方法,就只有更快速的自我提升,讓陸廠追不上,就像這些年來的日本、韓國...

立訊收購緯創工廠,下一個目標是那家台廠?
2020-07-20 00:38專欄作家 船長的關鍵價投資術

上週末緯創發佈重訊,立訊以約當台幣138億收購緯創在崑山的工廠(及其持股公司),這件事該怎麼看呢?

1.立訊擴大蘋果代工項目的企圖如司馬昭之心,目前立訊幫蘋果代工以穿戴式產品為主,包括TWS的Air Pods及Apple Watch,緯創在崑山的工廠以代工蘋果手機為主,因此立訊將順理成章的接手緯創的手機代工,崑山工廠主要是代工前一代的手機(前一代手機在隔年仍會有銷量),新款手機則是由鴻海及和碩代工,但是立訊有可能在站穩舊款手機後,逐步找機會擴大到新款手機,與前二家代工廠分食。

其實這就是電子代工廠的宿命,過去NB進入零成長期後,國際品牌大廠就開始加緊Cost Down,讓台灣的NB代工廠去競標,價低者得,最後就變成毛三到四 (毛利率3-4%),智慧型手機也進入成長高原期,雖然有4G切換5G的規格升級,但總量還是一樣的,多一家代工廠只會打壞價格並分食大餅而已,對台灣二家代工廠長期來說絕非好事。

2.緯創工廠順利下莊。當初緯創的崑山廠無疑是為蘋果而蓋的,既然緯創做手機曾出現防水問題,代工項目一直無法升級,現在蘋果能找立訊接手,讓緯創把當初投資的錢回收,蘋果也算是仁至義盡了,據瞭解,此工廠每年都只能小賺,對緯創來說,失去的是營收,對獲利衝擊不大,但也不要認為緯創有大賺一筆,股價就該大漲,過去一季緯創股價上漲除了蘋果工廠解套外,主要還是在漲NB遠距需求暢旺,而Q3上半季有可能就是NB的高峰了,因此動能恐不如Q2。

3.立訊入股的宣德及美律表現如何?

一家公司之所以願意讓外人入主,90%是公司營運已遇到瓶頸,10%是公司經營者要退休但二代不想接手。宣德在2012年之前是一家載浮載沉的連接器廠,營收連續二、三年負成長,正好遇上立訊想擴大營運,於是促成了合作,入股25.1%,宣德的營收在一年之後開始進入成長期,表示立訊的灌單開始發揮效用,中間一年的空白期應是在調整生產技術及營運組織,等到調整好,營運就開始起飛了,股價在大戶增持之下,也由入股時的10元漲到40元。

2015年美律在手機的免持聽筒上出現連續性的衰退,主要是中國的新競爭者壯大起來,開始分食原來的訂單,正好立訊需要聲學技術來切入Air Pods,二者一拍即合,立訊入股了美律25.4%,因為美律本身就有技術,所以這次灌單比較快,半年之後美律營收就開始上揚,股價在大戶增持之下,也由不到50元上漲到218元。

不過二家公司的榮景各維持了1.5年及1年,然後灌單效應就開始趨緩,營收成長力道及毛利率的改善有天花板效應,股價也各自沉寂了二年的時間,一直到去年宣德才又重新上漲,近期有再創新高,不過美律就沒那麼好,2018年之後一直只在大區間內震盪,二者開始出現分歧,因此立訊入主的效應在前面1-1.5年有效,後面就要看情形了。

4.立訊的下個目標可能是可成還是鎧勝?

立訊既然買下了手機組裝廠,未來就需要整合各式的手機零組件來降低成本,若去做OLED螢幕或晶片都不切實際,也非立訊的強項,但若從鋁鎂合金(或是不鏽鋼)機殼下手,則是一個營收夠大,且跟原來的沖壓或模鑄件有些類似工法,鴻海集團是主要競爭者,短期之內不太可能合作,所以檯面上能排的上名的就是獨立廠可成,以及和碩集團中營運一直沒有起色的鎧勝,巿場上對二家都有傳聞,考量蘋果的分散供應商策略,二選一的可能性較大。

可成的可能性略小

可成近二年受到蘋果硬體產品已進入高原期的限制,毛利率逐年下滑,雖然也符合上述讓外人入股的條件,但可成帳上現金1100億以上,若想嚐試新的事業或者新的應用巿場(目前主要是往車用及醫療),並不缺錢,短期之內蘋果的機殼雖然如雞肋食之無味,但若欲棄之也過早,在新事業做出成績之前,尚能維持公司的營收規模及絕對獲利數字,畢竟目前毛利率雖然遠不如幾年前的5成,但仍有24%,規模經濟夠大時,還是能擠出利潤。公司在自由現金流上也沒有問題,因此理論上被立訊入股的可能性較低。

可成的股價在2018年下半年就一直處於大區間整理,主要是反應客戶訂單趨緩,營收及毛利率是向下的,近期正好形成一個收斂的形態,想轉強必須先突破線1的下降壓力線,沒有突破就表示合作案只是傳聞,我們回顧宣德及美律大漲時,大戶都是增持的,目前可成的大戶反而是減持,更減低了立訊入股的可能性,那有沒有可能像緯創一樣賣工廠給立訊呢?

可能性會稍高一點,但如上所述,可成口袋深,並沒有急迫性需求,不需要壓低姿態求售,所以達成交易的可能性應也不會過半,除非價格十分誘人。

鎧勝的機率不小

鎧勝雖然是和碩集團的一員,但多年來營運載浮載沈,並沒有太受惠於和碩的代工單,目前主要以NB及iPad機殼為主要動能,尤其今年居家遠距需求,讓上述二項產品熱賣,出現一波小高潮,近期股價還完成底部,形成向上的B點突破,若說是遠距需求的關係帶動股價,那應該也要回檔了,因就算Q2好,鎧勝今年仍會虧損,股價漲到77元不覺得另有蹊蹺嗎?

鎧勝單季營收高點在2015年Q4就出現了,之後逐年下滑,在2018年之後,單季的營益率一半以上的季度都是負數,代表本業是虧損居多,自由現金流也常是負數,代表賺的錢付股息跟投資就不夠用了,因此擴大營運,達到規模經濟以降低成本,是鎧勝的改善之道,若未來同時作為和碩及立訊的機殼廠,就可以提升生產規模,對母公司和碩、新代工廠立訊、規模經濟不足的鎧勝及大客戶蘋果,算是4贏的局面 (不過對和碩其實是短多長空)。

關鍵價

以週K來看,鎧勝6/19當週就出現向上的B點,底部規模長達2年,因此若出現B點,很少只漲一小段就結束,背後通常代表結構的改變,產業景氣回升或者是公司營運即將出現拐點,且這次也有大戶增持,並出現了2次異常的大量,可能為進貨換手量。

以關鍵價來看,大頸線58元是大支撐,停損點可設在跌破58元時,但籌碼上來看,可能不會回測到這麼低的價位,可以自行加成的介入,61元是短期平台支撐,可以當成參考點。但要提醒的是,就算鎧勝真的跟立訊有合作案出現,一來也不知何時有譜,二來股價的反應以宣德及美律的經驗,也應是用1年以上的長線波段來看,以1X漲幅估算約在88元,讀者不妨留意一下未來發展,本文船長只是做合理的猜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