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星期六

【外媒綜合】下台一鞠躬 東芝在筆電市場的大起與大落

評析:當年IBM、SONY及Toshiba的筆電大概是市場上的三大逸品,尤其Toshiba更是夢幻逸品。印象很深刻當年上課時老師還炫耀他價值30萬的Toshiba超頂級筆電。

曾幾何時,三大品牌都下台一鞠躬了,紛紛轉賣給其他廠商,甚至現在只剩VAIO的品牌還在,但已與SONY沒任何關係了。Toshiba也不見了,只剩Dynabook,但早也變成冷門品牌(大概只有在日本還有一點市場,但也只排到第5名)...

當年不可一世的Toshiba,現在已在垂死邊緣。也不只Toshiba,幾大日本資訊科技,甚至家電品牌也都越來越不行了,這似乎也正是這幾年來日本經濟的寫照!

【外媒綜合】下台一鞠躬 東芝在筆電市場的大起與大落
2020-08-15 12:35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近來又有一家日本企業,令人不禁興起這樣的慨嘆。

催生史上首部筆電的日本東芝公司,已於本月4日悄悄正式退出筆電市場,把這個事業其餘的少數股權也轉讓給夏普,正式告別經營長達35年的個人電腦(PC)市場。

東芝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回1800年代末期,而現在的東芝於1939年成立,由東京電器與芝浦製作所兩家日本企業合併而成。

●巔峰時期與眾家日本企業傲視國際
東芝在全盛時期銳意創新;全球首顆雙線圈燈泡,由其前身東京電器所發明,如今這項技術仍應用於多數白熾燈泡。到了20世紀中葉,東芝持續推動電子產品技術升級,包括錄放影機、電視、空調、甚至是將整理郵件的設備自動化。

1980到1990年代期間,東芝在國際市場可謂獨領風騷。其實不只東芝,當時日本政府提供低利貸款、補貼,並限制競爭,以便扶植國內的科技巨擘將產品外銷到全世界。而東芝最輝煌的成就,當屬1985年推出全球首部筆電T1100。其實筆電並非全新產品,因此更精確的說法是東芝推出首部針對大眾市場的筆電。1981年問世的IBM桌電,是當時最受歡迎的電腦。

●東芝開發出第一部針對大眾市場的筆電

由於T1100相容於IBM,人氣因而大增。當時東芝的筆電專案負責人、也就是後來晉陞為執行長的西田厚聰,向高層承諾一年能賣出1萬部T1100,這個專案計畫才獲放行。1萬部的銷售目標,對未經市場檢驗的產品而言,實謂野心不小,但最後西田厚聰達成目標,也從此打開筆電市場大門。

東芝在1980年代也是半導體產業先驅。東芝無心插柳,結果發明了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如今NAND Flash已是現代硬體中至關緊要的零組件。東芝基層工程師舛岡富士雄1984年出席了加州國際電子開發大會,展示其個人專案成果NAND Flash,即一種不必電力也能儲存數據資料的記憶晶片。後來NAND Flash廣泛應用於數位相機、MP3播放器、智慧手機、USB隨身碟,且時至今日東芝仍是NAND Flash大廠之一。

而東芝在PC市場節節敗退,可追溯回2000年代初期。當時隨著網際網路逐漸普及,更多一般消費者都想要一部電腦。這為台灣的代工廠創造契機,例如宏碁與華碩開始販售自家品牌的筆電與其他電子零件,後來連中國大陸的聯想等品牌也加入戰局,以更低的價格搶市。

●經營35年的筆電市場,成一片紅海
隨著PC市場變成紅海,加上2008年金融海嘯襲擊,重創東芝獲利,在2007到2015會計年度間,PC部門營收銳減八成、虧損更不斷擴大。

東芝於2018年6月與夏普締結股權轉讓契約,以約40億元出讓旗下PC事業子公司Toshiba Client Solutions(TCS)80.1%股權,將其納入夏普旗下子,夏普並在2019年1月更名為Dynabook,重返PC市場。根據路透報導,東芝當年將PC事業股權售予夏普時,在PC市場的版圖已急遽萎縮。東芝PC事業於2011年最顛峰時期,共售出1,770萬部電腦,到2017年劇減至約140萬部。根據研調機構IDC,東芝在全球PC市場的市佔率於1996年達近20%,到2016年僅剩約5%。

推倒東芝PC事業的最後一根稻草,應該是在PC事業衰敗期間,時任執行長的西田厚聰為了取悅股東,為PC部門設下不切實際的高標,後來果真無法達成,竟還要員工浮報獲利,捏造財報。東芝的PC事業在西田厚聰領導下一路登上巔峰,最後也在他手中破敗蕭條。

●壓垮東芝的稻草
人謀不臧更是讓整個東芝集團到後來幾近傾頹的一大因素。東芝2006年以54億美元(約6,400億日圓),收購美國核電廠營建業者西屋電氣(Westinghouse),原本寄望能因此擴大在核能市場的地位,好擺脫長期以來營運停滯不前的窘境,但2011年311大地震引發福島核災,導致日本幾乎關閉所有核電反應爐,其他國家也對進一步投資核電廠敬謝不敏。東芝2017年認列收購西屋的虧損,慘賠1.36兆日圓(約127億美元),比原先的收購價碼還高。搞到最後,也只能分拆旗下最賺錢的半導體業務,再出售其股權,來填補龐大的財務黑洞。

東芝、Sony及其他日本大廠的電子產品都曾備受世人追捧,但時至今日,筆電等消費者電子產品已不再令人期待,變得與微波爐、洗衣機這些家電一樣普遍且稀鬆平常,這代表消費者如今選購電腦時,大多也只會注重價格,「品牌」已經不再那麼重要。

歷經幾年努力,東芝的營運好不容易逐漸穩定,但今年4-6月這一季受新冠肺炎衝擊,又再度繳出紅字,營業損失達126億日圓(1.18億美元),遠不及去年同期的獲利78.3億日圓,儘管在東芝預料之中,但市場預估虧損僅34.3億日圓,且是近四年來首次單季出現營業虧損。

東芝仍維持全年度營業利益預測在1,110億日圓水準,接下來還有三季可以努力,要達成此目標仍有很大機會,不過就算達標,依舊比上年度少了15.7%。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