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表示,各系所領域與專業特性有所不同,碩博士論文指導工作亦有差異,大學教授指導學生論文篇數,應在兼顧學術要求及指導品質下為之;學校也應積極強化學位論文品保及指導教授課責機制,以維學術專業發展。
查詢「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賀力行擔任指導教授總計473筆,最早指導論文在1992年,前6年指導學生都是個位數,從2011到2018年大爆發,每年幾乎都是近30人。賀力行桃李滿天下,除了「傑出校友」林智堅,還有新竹縣長楊文科、縣府秘書長陳季媛、機要秘書池燕雲、竹市前市議員鄭貴元等人也都由賀指導。
不過,文化大學大傳系教授王翔郁說,近年來教育政策引導學校進行產官學合作,不少教授是靠人際脈絡的營造而有拿不完的案子,成為政學界特殊的合作模式;通常一位老師指導研究生,1年3至5人是上限,歴任科技部長均為國際知名學者,例如張善政指導47人、徐爵民26人、楊弘敦68人、陳良基191人、吳政忠104人,「加起來還沒有賀力行一個人多」,恐難保持一定的學術品質。
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教授廖義銘說,論文門現象的背後,其實是在職生的入學為學校及學者帶進充沛的政商資源,形成「產官學互養」現象。台藝大廣電系教授賴祥蔚說,一位副教授指導473位研究生,他和台大、政大的教授們聊起都自嘆不如,不知如何品管?
中華大學副校長解鴻年說,教授指導碩博士生人數由各系規定,上限各有不同,他任教建築系,1年指導不超過兩人。賀力行去年已退休,原本任教的科技管理系設有在職專班,因學生數多,每年收的指導學生當然也相對多,其他國立大學若有開設碩專班也是如此,1年指導學生也可能有兩位數。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表示,不要用台北觀點瞧不起地區大學,楊文科也是賀力行學生,還是比林智堅更早的學生,當時楊還是科學園區更早的文官,難道是指控楊一直在圖利賀力行和中華大學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