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星期六

印度取代中國 成石油救世主

評析:幾個錯誤資訊:其一:全球第一大產出國是俄羅斯不是沙國(去年俄羅斯日產1072萬桶,沙國1060萬桶)。其二:去年中國一天用油約725萬桶,印度僅412萬桶,要靠印度當石油救世主根本不可能!

印度取代中國 成石油救世主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1月2日 上午5:50

綜合報導 2016年,亞洲兩大巨人──中國與印度的龍象之爭,恐出現新轉折!最近國際油價暴跌,被視為2016年全球經濟的最大地雷之一,但這次要扮演「救世主」角色,居然不再是中國,而是強打「印度製造」、飽含人口紅利的印度。

國際油價在金融海嘯時漲到每桶147美元,但2016年開局首日,布蘭特與西德州每桶只剩37美元,就是因為2014年下半年後,因全球產能過剩和新興市場需求下降,造成1998年後首次連續兩年大跌,累積跌幅達62.4%。

大宗商品市場潰敗

雖然台灣可因加到便宜的汽柴油而高興,但全球頭號原油出產國沙烏地阿拉伯,去年的財政赤字高達97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造成該國將其本幣與美元脫勾的預期急劇升溫,有投行甚至預言,這可能成為2016年原油市場的頭號黑天鵝事件。

銅價也沒好到哪去,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就是中國,因其需求減弱,國際銅價已到6年低谷,世界最大的銅供應商嘉能可(Glencore)在倫敦的股價2015年跌了2/3;分析人士認為,大宗商品市場潰敗已進入新階段,第二波影響將衝擊行業巨頭和大宗商品出口國,慘況恐貫穿整個2016年。

中國在2015年的經濟放緩,拖累全球大宗物資價格,還有相關國家的貿易與匯率,而亞洲唯一倖免於難的,就是過去跟中國往來不多的印度,因他還有13億人口的內需市場!

印度製造有成

以去年前3季的GDP來看,中國力求平貼7%,印度則以第1季7.5%、第3季7.4%的增速超過中國。汽車購買量方面,中國因消費飽和、環保問題,造成前3季跌幅10%以上的萎縮,但同一時間的印度,乘用車銷售額卻上漲14%,且是從柴油車轉買汽油車,價格也相對提高。

麥格理報告認為,2016到2018年,印度汽油需求的年度增長將達到每天7.5萬到12.5萬桶。IEA也表示,就算支撐印度經濟的不是能源密集型產業,但到2020年時,印度石油需求將高達每天470萬桶。

國際貨幣基金(IMF)更看好印度,曾稱其為全球經濟一大亮點,未來15年,印度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勞動力人口,而且是最年輕的。

印度新任總理莫迪上台後,力推「印度製造」,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目前看來已有成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