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賭性不堅強就不叫台灣人了...👿👿👿
把跌到快下市的富邦VIX ETF買到全球最大!台灣人哪來的堅強賭性?
天下雜誌693期 文 楊卓翰 2020-03-10
這檔恐慌指數ETF昨天飆漲、今天下跌,今年初更曾一度跌價將近九成,
面臨下市危機,但台灣投資人「賭性堅強」,竟用三成溢價瘋搶這檔快下架的ETF,把它買到全球同類規模最大,成為今年高於台積電4倍的台股成交王。它究竟什麼來頭?適合你嗎?
『它是投資人的搶手寶貝,同時也是發行商的燙手山芋、金管會的監理惡夢』
2020年以來,台股成交量第一名的股票代碼是「00677U」。
它的成交量高過群創、友達、聯電、旺宏,稱霸台股;大家熟悉的台積電、鴻海,成交張數都只有它的五分之一。
但它其實不是一檔股票,而是一檔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富邦VIX。
VIX的全名是波動指數(Volatility Index),俗名就是恐慌指數。
富邦VIX近年來不只常上台股成交量王座,更是全球同類型基金規模最大的,
3月4日規模高達5.4億美元(約150億台幣),比美國老前輩ProShares發行的兩支同類型基金都要大。
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淨值卻從發行時的20元,一路跌到今年初的2元多,跌價接近九成。
當它跌到2元以下時,還可能被打入全額交割股,走向下市悲劇。
證交所兩度發文,警告投資人注意跌價風險,就怕重演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的慘劇。
但更詭異的是,愈跌,台灣投資人愈愛買。
去年11月,投資人得用超過淨值三成的溢價,才能買到快被下市的富邦VIX。
「富邦VIX」的全稱為「富邦標普五百波動率短期期貨ER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
如同它的名字所揭示,這不是一檔普通複雜的投資標的,而是超級複雜的ETF。
傳統ETF持有的是大盤成分股,目的在複製大盤的指數。
但富邦ETF買的不是大盤,而是多繞一層,去買大盤的「波動率期貨指數」,也就是「VIX期貨」。
發行商富邦投信董事長史綱向《天下》解釋,富邦VIX其實就是選擇權的波動性指數。
如果投資人預期未來市場動盪,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VIX期貨,就會出現遠期、近期期貨的價差。
因此,當美股波動愈大、市場愈恐慌,VIX就漲愈多。
新年開春以來,新冠肺炎釀成全球股災,VIX指數就曾在一個星期內從15.56點,漲到40.11點,漲幅超過1.5倍。這也讓富邦VIX淨值飆漲,從年初的2.5元,漲到3月的4元以上,化解了下市危機。
「單純持有VIX的風險當然很大,」史綱指出,
VIX獨特的性質,適合用來作為資產配置中調整風險的資產,觀念近似「避險」。
「例如最近全球股市大跌,如果投資人資產配置中有5%是VIX,那就可以減少投資人的系統風險,」他說,「很少資產可以讓你在最壞的時間,還給你這麼好的報酬。」
雖然富邦VIX的投資人以散戶為主,但史綱強調,現在還沒有傾家蕩產來買的投資人。
這一波恐慌指數反彈,有2萬多投資人逢「恐慌」賣掉了手中的富邦VIX。
「台灣投資人成熟度超過你我的想像,」史綱說。
去年下半富邦VIX淨值狂跌的風波,凸顯了台灣ETF早已不是佛系投資市場。
富邦VIX有一個讓投資人難以理解的奇怪特性:淨值會隨時間自然下跌。
因為這檔基金,是用買賣期貨來追蹤指數,而期貨每天都要結算(轉倉)。
若股市長期上漲,但VIX沒漲,投資人還是得付出高額的轉倉費,吃掉淨值。
在長期上漲的股市中,富邦VIX淨值注定長期下跌。
『去年4月,富邦VIX淨值跌到5元,證期局就以跌價風險為由,不再同意富邦增發籌碼。
籌碼鎖住了,又有人要買,反而形成
「一檔主管機關擔心將下市的股票,投資人卻願意花高於淨值35%的超額溢價去買」的荒謬情況。』
「富邦VIX的產品特性,當時上市時都已經說明得很清楚。
被主管機關禁止發行造成異常溢價,並不是富邦的問題,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名大型金融業主管也指出。
點開富邦VIX的申購網站,會跳出全版紅字警語:「請投資人特別注意溢價過大所產生的價格波動風險……。
富邦VIX屬高波動度產品,不適合長期持有且不熟悉本基金特性之投資人。」
不過,也有投信董事長理解金管會的擔憂,因為TRF投資糾紛,殷鑑不遠。
「說穿了,就是台灣投資人愛賭,」長期投資ETF的資深投資人施昇輝觀察。
富邦VIX淨值2元就會下市,因此愈接近下市價,投資人賠的錢就愈少,一旦遇到大型股災,上漲的幅度可能是以倍數來計算,所以大家就會進場。
「他們算得很精明啦!」施昇輝說。
先前富邦VIX並未限定投資人資格。史綱不諱言,為了健全市場,可以要求投資人在購買VIX商品前,先做「適格性測驗」,確保投資人有足夠能力操作這種複雜的產品。
「現在這種限制(停止追加發行),我覺得其實不見得是好事,這是扭曲價格,」史綱說。
對於投資人而言,一旦富邦VIX淨值跌破2元,按照國際慣例,這檔ETF也將啟動反分割,會把多股合成一股,而且是必須先繳錢才能買賣的全額交易法。這都是台灣ETF市場從未出現的情況。
ETF商品愈來愈複雜,風險也不一,投資人得張大眼睛看清楚自己是在「投資」、還是在「投機」。
(責任編輯:曹凱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