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2024下半年研訓院課程來囉! 詳見: https://www.tabf.org.tw/CourseSearch.aspx?t=%e6%9c%b1%e5%b2%b3%e4%b8%ad&w=3#results 1. 國際財經趨勢分析研習班(第33期) 上課時間:20...

2022年5月7日星期六

美就業超預期 Fed緊縮不變

評析:才說美國Q1勞動生產力創75年來最大崩跌,4月就超出預期達到充分就業?這是什麼「神蹟」??

其實勞動生產力與就業數據完全是兩回事,無法對比。

勞動生產力(Productivity and Costs)由美國勞工統計局所公佈。定義是評估經濟投入如何有效轉換成為經濟產出的經濟效益指標。勞動生產力是商品與勞務產出相對於投入生產的勞工工時之比例,也是衡量生產力的最常用指標。

而非農就業數據(Non-Farm Payroll,簡稱 NFP),包含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變動以及失業率、平均時薪變動率、勞動參與率等。看似涵蓋範圍廣,很重要,但最大的癥結在於並沒有區分所謂的就業是全職還是兼職!

從4月非農就業整體數字來看好像很漂亮,但有興趣的可以到美國勞動統計局(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empsit.nr0.htm)看到更詳細的資料,就會發現所謂的就業人數增加,達到充分就業之云云,其實是靠兼職人數增加所撐起來的假象,全職就業人數其實是下降的,勞動參與率也降到62%以下,是近期的新低!!

相較之下,勞動生產力才更能夠呈現真正的美國就業問題!!

話說回來,也不只美國,近年各國政府為美化就業數字,紛紛大玩數字遊戲。最常見的就是不管是全職、兼職、約聘還是派遣,只要有工作就不算失業。但大家都知道全職、兼職、約聘、派遣在社會福利上有很大差別,一個有全職工作的與另一個只能打工兼差的,兩人收入可是天差地別。更糟糕的是,也因為定義上,只要有工作就不算失業,就不能領失業補助,結果有工作的(但只能兼差)可能反而比沒工作的(但可以領失業補助)還慘!

總括來說,就業數據可說是最不精確(甚至無意義)的經濟數據之一,而且各國因為定義不同,社會福利(會影響就業意願)也不同,這就是為何歐洲國家失業率通常高過美國,美國又通常高過亞洲國家的關鍵!!就業相關數據都只能同一國家現在跟過去比較,無法跨國做比較!

美就業超預期 Fed緊縮不變
2022/05/07 經濟日報
美國4月增加的就業人口比市場預期還多,儘管工資升勢稍趨溫和,且勞動參與率回降,但就業基調仍強,還不足以抑制工資及通膨上升壓力,預料聯準會(Fed)的緊縮計畫不變,可能會在6、7月至少各升息2碼。

美國勞工部4日公布,4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加42.8萬人,與3月修正後的增加人數相同,但高於市場預估的38萬人,顯示勞動市場已達「充分就業」水準;2月及3月就業人數共遭下修3.9萬人。

4月民間部門就業增加40.6萬人,略低於3月的42.4萬人(修正後數字),但高於市場預期,主要是休閒、接待、製造、運輸及倉儲業的就業人口都大量增加。

上月失業率則持平於3.6%,與3月持平,高於經濟學家預估的3.5%;勞動參與率下降0.2個百分點,為62.2%,也不如市場預估的62.5%,顯示勞工重返職場的意願下降。4月工資升勢也稍趨溫和,平均時薪比3月上升0.3%,低於3月的0.5%(修正後數據),也小於經濟學者預期的0.4%升幅;年比則成長5.5%,符合預估。平均每人每周工時為34.6小時,與3月持平,比市場預估的34.7小時略低。

整體而言,這份就業報告雖然好壞參半,但仍顯露美國就業市場的韌性。就業數據穩健,顯示勞動市場需求依然強勁。企業求才人數及員工辭職數又再創新高,企業忙於增雇員工,也帶動工資水準持續上升,但工資升幅仍跟不上通膨升速,實質工資持續下降,削弱家庭的購買力。

經濟學者指出,就業人數持續熱絡,預示未來數月通膨壓力仍重,Fed持續升息的路線不會趨緩。高頻經濟學公司首席美國經濟學者法魯奇說,這份數據證實了Fed的觀點,也就是勞動市場仍有強烈的正向發展動能。比較值得擔憂的,是勞參率降到三個月最低點,且25-54歲主要工作年齡的勞參率也稍降,失業後不願積極找工作的人數超過500萬人,是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以來首見,顯示勞工工作意願下降,勞動市場供需將更難達到平衡。不過經濟學者認為,由於工資升高,加上必需品物價上漲,可望促使更多離職勞工重返職場。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