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2024上半年研訓院課程來囉!!基金課確定開班囉! 詳見: https://www.tabf.org.tw/CourseSearch.aspx?t=%e6%9c%b1%e5%b2%b3%e4%b8%ad&w=3#results 1. 解析基金投資資訊實務研習班(第...

2023年10月21日星期六

晶片大戰:台灣廠商助攻華為突破美國封鎖?

評析:版主再次接受BBC訪問的相關新聞。

晶片大戰:台灣廠商助攻華為突破美國封鎖?
呂嘉鴻 BBC中文 2023年10月18日
美中晶片大戰越演越烈,台灣一向被視為「美國隊」的重要成員,但本月初傳出有台廠協助中國電子巨擘華為在廣東深圳興建晶片廠,消息在台灣政壇及科技界「捲起千堆雪」。

彭博社日前在調查報道中點名四家台灣廠商,質疑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封鎖的「破口」有可能就是台灣。四家廠商隨即發聲明稱,業務未直接接觸到半導體關鍵制程,一切合乎台灣法令。

此前,華為今年九月在美國重重圍堵之下,無預警發售7奈米5G智慧型手機,引發白宮制裁中國高科技發展是否失靈之激辯。陷入尷尬的美國政府隨後宣佈,再次展開「地毯式搜查」華為在全球布局的產業鏈。


有分析認為,台灣廠商即便未違反美國半導體禁令,但在美中貿易大戰的背景下,恐怕已經觸及了美國敏感的神經。


根據彭博社報導,被點名的四家台灣大廠崇越科技、漢唐集成、亞翔工程及矽科宏晟,主要做機電工程、無塵室系統等,它們正在深圳參與華為蓋晶片廠,在硬體設備上與華為簽約合作。

外界關注此舉是否違法,台灣官方似乎立場搖擺。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起初表示,四家公司參與的部分無涉半導體技術,引發議論。隔日,王美花又稱已要求四家公司提出說明,並表示若在中國工作的項目和當初台方核准投資的項目不合,依法最高可罰新台幣2500萬元。

半導體研究者、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瓦德瓦尼AI和先進技術中心主任葛瑞格艾倫(Gregory Allen)向BBC中文分析,台灣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前沿,特別是在建造和營運晶片廠方面領先群雄,因此有關台廠幫華為蓋晶圓廠,即便僅限建築或硬體設施根據美國或台灣法律,這不一定是非法的。

但艾倫表示,即使合法,他也不建議這樣做。他透過電郵對記者強調,華為與台灣淵源深厚,但並非密不可分,「事實上,華為目前正在努力減少或消除對美國和台灣的依賴。而華為的成功不符合台灣的戰略利益」。

台灣半導體專家、《晶片島上的光芒》作者林宏文向BBC中文解釋,中國市場需要台灣半導體設備及產品,一直不是什麼秘密。台灣半導體產業在疫情期間出口量暴增,在2022年創下近7年來出口總值新高,最大的出口市場就在中國大陸,佔比近六成,遠高於美國市場。

針對此次台廠與華為事件,林宏文強調,基本上還是需要確認這些廠商有沒有使用美國禁止在中國使用的關鍵技術。他表示,這四家大廠商有些還是在台灣上市的大公司,在中國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應該都有經過法律評估,不大可能違背美台的法律去工作。

不過,林宏文也同意,在近年美中半導體大戰的背景下,現在有關華為的任何合作都十分敏感,特別是華為之前5G手機橫空出世,確實影響到美國,讓美國更嚴格檢查中國半導體公司的產業鏈。

至今,北京尚未對此事有所回應,但近來針對美國制裁一直反應強硬。9月2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中國「一貫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打壓中國企業。這種歧視性和不公平的做法,破壞自由貿易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

兩岸科技界如何避過禁令?

華為作為中國電子科技龍頭,在半導體及相關電信技術不斷突破,也是美國自前總統特朗普上台後一直壓制的主要目標之一。此次台廠商被美媒披露承包華為工程,外界並不意外,甚至有評論稱,這是美國對台灣半導體公司發出示警信號。

CSIS全球半導體研究研究者艾倫表示,本月剛出爐的一份調查報告就認為,華為和中芯科技以許多策略突圍美國禁令,比如使用「非原廠」的美國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又設立「空殼公司」再與美國出口商合作,又或者在採購時美國零件時宣稱擴增28奈米產線(而非7奈米晶片)以取得產品等等,成功避開美國法令制裁。

報告稱,這些來自中國的空殼公司,或者「表面無關聯」的許多中國公司,聯合組成了複雜的供應商網路,開始向國外廠商購買設備與零件,也躲開了美國制裁。

報告的結論說,這就是華為與中芯公司能順利取得設備與零件,而且早在拜登宣佈出口管制措施之前,中芯就已經完成7奈米晶片大部分的開發工作,進而囤積大量零件與原料的原因。

有分析稱,相似策略也被運用在台廠與中國半導體的合作關係上。

台灣資深財經評論者謝金河就說,為了技術突圍,北京正在借力使力與台灣若干公司合作,譬如讓台灣的科技大廠在中國設立子公司,再用子公司將台灣技術「借」過去大陸,或讓台灣一些科技公司在大陸A股市場掛牌等。他認為,台灣公司或有可能成為美國堵中國半導體戰略下最大的缺口。

目前為止,華為沒有針對相關指控有任何回應,BBC目前無法獨立核實相關評論。


然而台灣也有聲音認為,台商夾在美中貿易戰中間被迫選邊站並不公允。台灣資策會資深產業顧問陳子昂向台媒公共電視採訪稱,若因地緣政治,讓大企業不得不選邊站,進而影響營收,「當然就會影響到台灣的出口,也包含了我們整體的GDP,這都不是大家樂見的結果」。


事實上,台灣政府2015年曾討論應否開放中資入股台灣IC晶片設計產業。彼時中國紫光集團高層曾拜訪台北,並揚言買下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也同時啟動併購大廠聯發科,震撼兩岸科技界,有關議案後來在台灣各方壓力下及政黨輪替後告吹。

台灣學界當時曾有數百名學者聯署反對中資入主,台灣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宗憲是其中一位。他向BBC表示,若以現在華為與台灣公司的合作來看,廠商的立場當然是希望跟全球做生意,這符合公司最大利益,不管是去美國或中國市場。

他指出,過往台灣科技業者的策略是與高階技術的美國合作,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中低階產品再考慮是否與中國市場合作。但目前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兩岸半導體產業鏈很難分割的情況「勢必要有所選擇」。

李教授說:「美國正在圍堵中國的半導體發展,包括荷蘭、日本、韓國等半導體產業相關的國家都受到壓力,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


李宗憲表示,彭博的記者告訴他說,在華為晶片廠區看到整片廠區幾乎台籍工程師,「覺得非常驚訝」。他又說,前陣子美國頒布禁止美籍公民參與中國半導體禁令當天,據他所知,所有同中國半導體業務有關的美籍工程師,或持綠卡的台灣人,皆即刻中斷與中國半導體公司的聯繫。

「連簡訊說再見都不敢,出差中國的美國人,通通待在飯店房間不敢亂動,就怕萬一不小心碰到不能接觸的對象,被認定是違法就慘了。」

「因此,台灣經濟部說『無涉關鍵技術』,可能太過輕鬆了。」李宗憲說。

台灣半導體業者夾在美中之間,開始有如履薄冰、動輒得咎的感覺。長期研究半導體產業的台灣南台科技大學財經系朱岳中博士告訴BBC,建晶圓廠是大事,美國如果要查,一定都查得到,就看美國的態度,「台廠一定都跑不掉」。


但朱博士說,去年中芯國際五分之一營收來自美國IC設計業者的訂單,美國政府似乎視而不見,甚至完全豁免韓國三星與SK海力士對中國銷售半導體設備與材料。今年,華為5G手機也傳出使用了SK海力士的記憶體,但也一點事也沒,「在在證明美國是選擇性指控特定對象,背後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他透露,台灣很多廠商目前是「既不敢怒,也不敢言」。

在美國重重圍堵之下,中國電子巨擘華為公司,今年九月無預警發售7奈米5G智慧型手機,震撼科技界。


自特朗普執政以來,美國一直指控北京可能使用華為技術從事破壞或間諜活動,華為與北京多次否認指控,並指稱美國以此為借口開打科技新冷戰,栽贓中國公司。


華為這幾個月來,從發表擁有千億參數的「盤古數據大模型3.0」AI軟件,再無預警推出5G手機,都震驚了白宮。現在又傳出深圳自建晶圓廠,有些評論因之認為這是在美國鉗制之下,華為與北京有備而來的反擊。


美中半導體競逐持續升溫,台灣廠商未來合作的對象是哪一方,涉入的程度有多深,都勢必在地緣政治下受到高度檢視。


《晶片島上的光芒》作者林宏文告訴BBC中文,過去中國公司挖角台灣半導體中高階人才,把技術帶過去對岸,而陸續有報道披露中國廠商在台灣開空司,實際上是在幫中國廠商工作,「這些可能被美國視為台灣這邊有破口的證據」。


台灣科技界普遍預計,未來美國與台灣當局都會針對台廠與中國半導體合作,提出更嚴格的規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