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2024下半年研訓院課程來囉! 詳見: https://www.tabf.org.tw/CourseSearch.aspx?t=%e6%9c%b1%e5%b2%b3%e4%b8%ad&w=3#results 1. 國際財經趨勢分析研習班(第33期) 上課時間:20...

2023年11月12日星期日

博士火坑/沒登上國際期刊畢不了業 博士論文發表標準比教師升等還嚴

評析:版主二十幾年前年還在念博士班時就已如此,現在恐怕越趨嚴重。

要求博士生發表國際論文這件事有好有壞,未來工作想走學術路線的,這是必要之惡--經過這樣的「磨練」,未來畢業後自己獨力時才知道該如何寫期刊論文。反觀許多國外留學回來的洋博士,因為沒經過這一關,雖然靠著文憑順利拿到大學教職,但因為沒能力發表期刊,最後還是被迫離職,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土博士反而駕輕就熟。

另一方面,因為許多老教授因為自己沒能力發表國際期刊(早年大學稀有,要升等相對容易,隨便寫幾篇雜誌文章都能被當作專業期刊而升等),只好壓迫子弟兵幫他「生產」。加上助理教授、副教授要升等(或在學術界生存),也要持續發表論文,自然也會要求學生「幫忙」寫論文。

至於「集點」問題,也是一樣,有好有壞。畢業時就有一定「點數」的準博士,要找教職會相對容易一些,尤其土博士往往得靠這點來贏過洋博士。尤其許多國立大學迷信洋博士,就算是國外野雞大學畢業的洋博士,還是可以輕易贏過國內台清交成政畢業的土博士,取得教職。除非這些土博士已有非常好的期刊發表成績,才會有機會,否則履歷往往直接就進垃圾桶了。

負面的問題自然就是本文提到的,畢業年限勢必一延再延。

「阿貓阿狗」都去念博班...大家都知道現在到大學洗個碩博士學歷的一堆,不單政治人物,商界人士也是。若沒有把關機制,就會像「陳明通事件」一樣!要求發表一定水準以上的期刊論文就是個公正客觀的標準,否則一些文憑乾脆公開銷售,幫學校爭取一點經費,反正也沒人相信它的價值了。

博士火坑/沒登上國際期刊畢不了業 博士論文發表標準比教師升等還嚴
2023-11-12 聯合報 / 記者馮靖惠

台灣許多大學博士班的畢業論文發表門檻,甚至比很多大學教師升等的要求還高,而投稿論文點數10分以上的A級期刊,一來一回至少等個一、兩年,拖累學生畢業時間,連台大資深教授都說,發表論文不是問題,問題是通過標準,若規定一定要發表在期刊《細胞》,他大概一輩子畢不了業;一名台大博士生表示,曾經歷過半年寫好論文,4天就被拒稿的難過與失望。如何幫助博士生調適心理挫折,整合資源加速期刊投稿的過程,十分重要。

另外也有教授和研究生認為,重點是要掃除「只會收割而不參與」的指導教授。身為指導教授也該想一想,開學時努力搶學生,學生進來了,有沒有努力指導讓博士生樂於研究,進而能有論文發表?

畢業條款掛鉤論文和點數 台灣應是首個國家

一名私立大學生醫領域的資深教授表示,根據他多年查訪,台灣應該是唯一一個把要有論文發表,還有點數規定當作畢業條款的國家。台灣大部分學校的生物醫學博士班,要求學生畢業論文要發表在5分、6分以上的期刊,「很多學校的教師升等都沒要求這麼高」。而投稿那種10分以上的期刊,一來一回等個一年非常正常,又拖累學生畢業。

這名教授還提到,科學的競爭很激烈,早一點晚一點發表差異非常大,所以大家都要搶第一。另外,指導者的態度也很關鍵。大部分的老師都會希望學生早點畢業,但是不諱言的,還是有少部分的老師會留學生。當學生達到畢業門檻,常常用的理由是:學生還需要磨練,所以多念幾年。

發表論文不是問題 問題是得通過哪類期刊

有學界人士透露,曾聽聞某大學的所務會議上,有教授提出為了提升學生競爭力,每個博班生要3篇、碩班要1篇國際期刊論文才能畢業,全場安靜了一陣,另一名資深教授發言說系所原規定博班1篇,大部分教授自行規定2篇,碩班目前沒要求。若請所辦統計近5年各實驗室收的碩博學生數和國際期刊發表數,哪些實驗室的「人均發表數」偏低?指導教授也該反省,開學時努力搶學生,學生進來了,指導教授有沒有努力指導讓博士生樂於研究,進而能有論文發表?

台大生化科技學系名譽教授莊榮輝則是認為,博士班本來就不是每個人都要去念,現在問題就是因為「阿貓阿狗」都去念博班,他強調,要真的有興趣才入坑,否則一定後悔。

「發表論文其實不是問題,問題是通過標準,要求若干篇在何種期刊。」莊榮輝還說,若規定一定要發表在與《自然》和《科學》並列、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誌之一《細胞,Cell》,他大概一輩子過不了。

5年研究刊登老牌期刊 台大博士如釋重負

台大電子所博士生許瑞福,進行了一項5年以上的研究,終於被刊登於老牌物理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 (APL)」,許瑞福說,反而沒有預期的激動,更多是如釋重負的平靜。 過程中,多次反覆新舊實驗,也經歷過半年寫好論文,4天就被拒稿的難過與失望,甚至是改投後期刊不合理的政治要求,在測量出結果整整一年半之後論文終於被接受。

電資領域 從文章產出到出刊至少花費2年

「沒有發表一定水準的國際期刊,也就無法畢業了。」許瑞福表示,不同領域的生態確實可能落差蠻大的,像修課和資格考在他們系所比較不是主要負擔,例如資格考的規定前幾年也有放寬,比較不是造成讀比較久的主因,「最主要的挑戰還是在國際期刊的發表」,會拖比較久。以電資領域為例,如果是頂尖期刊,一篇文章從產出成果到被接受刊出,花至少兩年是蠻常見的,尤其是學術研究追求創新,要能夠說服教授、期刊編輯和審稿人更是充滿不確定性。

許瑞福以過來人的身分提到,如何幫助博士生調適心理挫折,整合資源加速期刊投稿的過程,不只是領域差異,也會因實驗室文化而有落差,但這就會影響畢業到底要讀多久。例如這幾年台大有全校性的英文論文編修補助措施,他最近剛申請通過,就蠻有幫助的。直接送給專業英文編修,可以減輕教授和學生改稿的時間負擔,也可以增加投稿的成功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