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 媒體訪談: 1. 中廣流行網「理財生活通」 :每月最後一週星期五 PM 1:40~3:00, 2. 壹電視「年代向錢看」 :每星期四、五 PM 9:00 ~ 10:00 3. 三立iNew「Catch 大錢潮」: 每星期六、日 ,PM 9:00...

2016年8月12日星期五

怪象 新基金愈養愈瘦

評析:在國內基金績效與規模本來就沒有必然關係,會不會行銷才是基金賣得好不好的關鍵!像某檔國人非常喜愛的高收益債基金,近年來績效都平平而已,甚至屢屢掉到末段班,但投資人卻不離不棄,也不得不佩服該公司的行銷能力!

再者,國內投資人普遍把基金當股票玩,有賺就快跑,賠錢就一直等,情願被套著。讓基金公司真的很難為,甚至乾脆績效不要太好,反而可以握有更多的資金,賺更多的管理費!

怪象 新基金愈養愈瘦
2016/08/12 07:13:01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長久以來,投信發行的境內基金一直無法擺脫在募集後即見基金規模持續縮減的狀況,根據最新統計,近一年募集的基金即使績效表現佳,規模還是會縮減。

投信指出,新基金愈養愈小,與銀行通路以首次收取手續費的銷售策略有關,再不能有效改善,投信生存環境更為艱困 。

金管會自今年起,規定國內投信的新基金成立且開放買回後的六個月期間,單位數較成立日減少50%以上者,其後要募集新基金募集申請案,將從原本的「申請制」改為「核准制」。這規定原本是針對投信新基金常常「愈養愈小」,最後萎縮到被併或被清算的產業狀況。

由於投信新基金若改採核准制,恐讓審查時間拖長;部分投信的因應之道,即是在募集一開始就報請成立,使規模縮減的情形看似減輕,但若以閉鎖期間的規模為比較基礎,「愈養愈小」的情形依然不變。

隨著全球股市走多與高收益債的反彈,近一年募集的基金不乏一度績效超過10%者,例如,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基金、群益大印度基金等,都讓參與新基金募集基金的投資人可以有相當獲利的基金,但這兩檔基金在成立第一個月之後,規模還是縮減了8億餘元。

不願具名的投信業者指出,銀行通路首收手續費的銷售方式,使得投信的新基金愈養愈小,尤其是境內基金能回饋給通路的費用不如境外基金,因此高度仰賴保管銀行銷售。

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銀行通路的基金銷售動能大減,銀行銷售通路只好在有限的基金投資人中,再求高周轉率,以增加手續費收入,因此,只要投資人略有獲利,理專多會建議投資人贖回基金,再找下一檔標的。

也因此,即使參與新基金募集的投資人多能在投資一段時間後,即有波段獲利,但投信公司依然無法留住基金。

許多投信業者私下抱怨,績效愈好的境內基金,遭贖回的速度愈快,情況愈來愈嚴重;反倒是基金績效若表現不佳,最好能做到僅低於淨值一點點,才較能減輕贖回潮。
圖/經濟日報提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