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2024下半年研訓院課程來囉! 詳見: https://www.tabf.org.tw/CourseSearch.aspx?t=%e6%9c%b1%e5%b2%b3%e4%b8%ad&w=3#results 1. 國際財經趨勢分析研習班(第33期) 上課時間:20...

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

【社論】經國先生為國奉獻 成就民主典範

評析:多數人已經忘記,今天是 經國總統逝世35週年紀念,沒有經國先生,就沒有現在的台灣,永遠緬懷他。

2018年美麗島電子報曾做了一項民調,哪一位最能堅持或代表台灣價值?調查結果, 經國總統比李登輝+蔡英文+馬英九+陳水扁,四位歷任總統加起來的總合都還要高!!




【社論】經國先生為國奉獻 成就民主典範
青年日報 2023/1/13
 今天是蔣故總統經國先生逝世35週年紀念。檢視數十年來的發展,可以說若無經國先生當年的睿智,就沒有後來的臺灣政治奇蹟,更沒有高瞻遠矚的建設成果,以及隨之而來的繁榮富庶。撫今追昔,我們除感念經國先生一生為國奉獻,更應秉承遺志,以不負其苦心孤詣的付出。

 翻開政府播遷來臺後的中華民國歷史,經國先生無疑站在重要的轉折點上。1972年,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森訪問大陸,並與中共簽署《上海公報》;其繼任者福特也於3年後訪問大陸,重申與中共建交意願;1977年,卡特上臺,並於1979年與中共建交。經國先生民國67年膺任中華民國總統,身處在國際處境風雨飄搖中,經國先生堅定表示,雖然「亞洲自由國家對於美國的信賴感受到很大的打擊,但這種壓力,並沒有沮喪和萎縮我們的士氣」。在他的帶領下,中華民國安然度過外交危機,我們非但未一蹶不振,反而蒸蒸日上。


 經國先生對臺灣的貢獻,迄今仍為人津津樂道。其中一個永誌史冊的貢獻,是他開啟了臺灣民主化閘門,讓自由民主在臺灣政治長河滔滔奔馳。


 回首民國70年代的臺灣,政治風起雲湧,當時仍處黨禁的年代;75年,民主進步黨宣布組黨,如何調適民主政治的腳步,成為政府的棘手問題,若決策錯誤,即可能將臺灣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面對此一挑戰,經國先生說了句讓後世銘記的名言,即「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更於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明白表示,中華民國即將解除戒嚴並開放組黨;當時國內保守意見質疑大幅度開放自由權利,時機是否適當,經國先生回應「解嚴後當然應該更寬,不能更嚴,否則就是換湯不換藥」。在他堅持下,隔年2月,政府宣布解嚴與開放政治團體活動,為臺灣政治拉開了華麗變身序幕,也為日後的民主轉型奠定穩固基石。


 經國先生的魄力,震撼了當時的國內外社會,部分人士認為開放得太過突然。但若細究,經國先生實際上早有推動臺灣民主化的念頭。民國69年,他明確將政治民主、均富和經濟繁榮、國防鞏固和教育發達並列,作為未來努力方向;更進一步將推動政治民主化與「革新保臺」,作為發展路線。


 由此可見,解除持續數十年的戒嚴令,將中華民國導入自由民主政治常軌,是經國先生始終秉持的心願。他等待的是一個時機,或如其所言的「潮流」。他敏銳地觀察到時代和環境都在改變,唯有順應潮流,才能將國家帶入坦途。就此而言,經國先生的解嚴與開放黨禁決定,非但不突然,反而是水到渠成。


 經國先生之所以會有如此胸懷,緣自其大公無私的人格特質。經國先生曾表示:「中華民國總統的繼承,是經由憲法選舉而產生。」他的公天下思想,避免了許多民主轉型國家遭遇的政權和平移轉困境。其次,是經國先生對臺灣這片土地的認同。76年,他邀請12位地方父老茶敍,有感而發地表示:「我在臺灣住了40年,是臺灣人。」語意中流露對臺灣的情感,化解了臺灣民主化過程出現的族群對立問題。


 經國先生不僅對催生我國民主做出了偉大貢獻,他的產業政策也為臺灣經濟發展奠下了厚實的基礎。在我國仍處於農村社會時,他便大力推動農業建設。自民國61年政府宣布「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到經國先生逝世前一年,我國用於農業建設的經費已高達1000億元,為我國的進口替代及產業轉型,積累了巨大的能量。63年,政府推動「十大建設」,之後繼續推動「十二項建設」,這些建設成功將我國從農業化社會轉型為工業化社會,並且為後來的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奠定深厚的基礎。我們可以說,若無當時經國先生的遠見,就沒有今日臺灣的富庶與繁榮。


 綜言之,我國的自由民主已成為開發中國家民主轉型的最佳典範,並成為廣獲國際奧援,力抗中共威脅的武器;臺灣的經濟發展已是國際上閃亮的明星,個人國民所得即將超越日本,這些成就,都有經國先生的奉獻痕跡。「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在經國先生逝世35週年的今天,我們要再度表達對他的感謝與無限追思。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