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本年度金融研訓院新課程來囉,請參閱: 課 程搜尋 | 台灣金融研訓院 *********** 媒體訪談: 1. 中廣流行網「理財生活通」 :每月最後一週星期五 PM 1:40~3:00, 2. 壹電視「年代向錢看」 :每星期四、五 PM 9:00 ~ 10:00 3....

2025年4月12日星期六

美債本周動盪不安 Fed可能出手遏止賣壓?美債暴跌3原因曝光

評析:至此整個事件已昭然若揭!原因就只有一個,就是有人在大賣債券,後2個原因都是因為第一個原因所引發的,若沒有人先倒貨,就不會有後面兩件事!

今年以來美國債市日均成交量已接近1.5兆美元(證券業暨金融市場協會,SIFMA,可以查到相關數據),單只公債日均成交量都破兆美元了!若只是原先傳言的中國政府拋500億美元,根本不足以讓債市連續三天大跌,絕對是許多大咖一起倒貨!

而主謀者也很清楚了,就是日本,而非原先大家猜的中國,中國只是「幫兇」而已!(現在傳言英國政府也有拋!!)之如版主在前文所言,石破茂趁美國將拍賣公債之際,藉由大拋美債讓逼川皇不得不暫停關稅政策,否則其他國家沒倒,美國必將先垮!

川皇這一示弱,等同也清楚告訴全世界這波的關稅政策真正目的是什麼:絕非一開始說的,關稅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而是「關稅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因為美國就是缺錢,到年底有8兆多美元的債務將到期(下圖的9.19兆美元是2025全年,部分已於第一季到期,4月到年底還約8.1兆多要還!!部分媒體寫3兆美元是錯誤資訊!),一但沒錢還債,美國就掛了!!


川皇想降國內稅(選舉支票之一,10日國會已經勉強通過),但財政赤字持續擴大,經濟又下滑,錢從哪裡來?所以川皇腦筋動到關稅。但2024年美國進口額3.2兆美元,就算課30%的稅,稅收也還不到1兆,缺口還是超級大。於是川皇想到藉由誇張的關稅逼各國上談判桌,重點是要各國分攤「責任額」買美國公債!

更狠的是,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在「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中擬定了《重塑全球貿易體系》報告,其中要求各國將手中的美債置換成美國一百年期零息債券,而且這種債券不可交易!試想,100年後這些債券還值幾個錢!?(有媒體估算,若以每年3%通膨估算,100年後只剩現值的5.2%!)

這份報告是在去年11月由米蘭提出,在當時並未成為正式文件,但現在看來川皇顯然想要玩真的了。因為年底前資金缺口實在太大,不這麼做,美國恐怕過不了關!因此,所謂的關稅計算錯誤,看來根本是故意的!

現在日本等國先發制人,等著看屆時的談判,到底誰會沒牌!?有人建議,包括日本、台灣等持有較多美債的國家應該事先協商,不要被川皇各個擊破,大家才能談到有利的結果!否則到時等著吞美國的「一百年期零息債券」--這絕對比關稅更苦,更慘!!

美債本周動盪不安 Fed可能出手遏止賣壓?美債暴跌3原因曝光
2025-04-12 17:33 經濟日報/ 編譯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變化莫測,已動搖全球投資人對美國資產的信心,美國公債賣壓上周狂湧導致長期公債價格暴跌,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線升幅為2001年來最大,重創美國公債作為全球資金安全避風港的地位。賣壓持續不止,華爾街已傳出呼籲聯準會(Fed)採取行動協助債市止血。

各天期殖利率全面勁揚

道瓊市場數據顯示,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11收在4.873%,是1月15日來最高水準,一周來總計攀升48.2個基點,上回周線升幅這麼大,是在止於1987年4月24日止那周。若以連五天升幅計算,則寫下2020年3月18日以來最大五日升幅紀錄。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呈反向關係,1個基點等於0.01%。


基準的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周來躍升50個基點,收在2月20日來最高的4.492%,全周升幅達50個基點,周線升幅為2001年11月來最大。

對Fed利率政策敏感的2年期殖利率11日收在3.950%,全周躍升27.8個基點,升幅是去年10月4日來最大,並中斷之前連三周下滑走勢。

緩徵關稅未能讓美債止血

對見過大風大浪的華爾街來說,本周目睹的驚濤駭浪仍令人咋舌。周一社群媒體傳出假新聞,刺激標普500指數八分鐘內暴漲7%,但在白宮澄清對中國大陸關稅照徵不誤且稅率可能上看104%後,標普500急轉直下,瀕臨熊市。美國公債開始大跌,30年期殖利率飆升。市況嚴峻到迫使川普周三宣布緩徵關稅90天,但對進口陸貨稅率提高到145%。美股激漲,但美債賣壓持續湧出。北京周五宣布對美關稅從84%提高至125%,使情況雪上加霜。

這凸顯投資人看待美國公債的態度已丕變。傳統上,在市場動盪時,投資人紛紛遁入美國公債避風頭,但本周情況恰好相反:資金不斷抽離美債、美元,轉而流入其他傳統避險資產,例如日圓、瑞郎和黃金。歐元對美元挺升至三年來最強。

Columbia Threadneedle利率策略師胡薩尼說,一國的貨幣和公債同時遭賣壓襲擊,是新興市場資產典型的特徵,不料向來被視為全球金融市場中流砥柱的美債和美元,如今在全球投資人心目中竟淪落到這種地步。

美債暴跌可能反映三種原因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斯洛克11日分析,美國公債本周來遭拋售是極為異常的現象,可能反映三個原因:

一、外國人大賣美國公債。這從美債價格重挫伴隨著美元急遽下滑,可見端倪。日圓、歐元、加幣已同時對美元挺升,足見海外投資人正撤離美國市場。

二、大型基金經理人積極降低利率、信用和持股風險。從反映美股標普500波動率的「恐慌指數」VIX衝上50附近,而且居高不下,可見避險活動十分熱絡。

三、避險基金「基差交易」(basis trade)平倉潮湧現。基差交易的目的,是利用美國公債與公債期貨合約之間的價差獲利,這種價差很微小,但可藉由槓桿操作放大利潤。

斯洛克說:「答案可能是這三股力量的某種組合。」

BMO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學家波特認為,基差交易被迫平倉,在本周初期確實是一大顧慮,但後來「愈來愈顯得像是投資人普遍避開美國資產,從美元顯著走軟可見一斑,這在市場承壓時也是反常現象」。

追蹤美元兌六種貨幣的ICE美元指數一周來重挫2.9%,跌至三年低點。

Fed會對債市動盪坐視不顧嗎?

美國債市最近動盪不已,華爾街呼籲Fed介入的聲浪日益高漲。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周五就警告,市場劇烈波動、利差擴大且美國公債流動性低,對其他資本市場都會造成影響。德意志銀行、Jefferies和高盛本周也表示,倘若殖利率突破5%,Fed就應該採取行動。

德銀全球外匯策略主管薩拉維洛認為,Fed應開始買債,也就是訴諸所謂的量化寬鬆(QE);Jefferies分析師西蒙斯表示,Fed宜重拾過去因應危機時的貨幣政策工具;高盛策略師團隊則建議Fed挹注流動性,或藉購債協助穩定金融市場。

Mischler金融集團常務董事狄賈洛馬則認為,美國公債賣壓可能已近強弩之末,並預期衰退疑慮加深凌駕關稅重燃通膨的顧慮,可能促使Fed重啟降息循環。隨著經濟陷入衰退,10年期美債殖利率可能回測低於3.90%的近期低點,最後下探3%。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