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買房這件事對多數人而言一定是先求有再求好,一開始就鎖定高單價標的,只會累死自己,甚至覺得今生無望!!
像版主當年第一次買房時就是先鎖定20坪左右的小宅,等到過個幾年,收入變多了,原本的小宅也增值了,再換大宅相對就輕鬆容易多!
或許有人要說,小宅漲價了,難道大宅就不會漲嗎?是沒錯,當然都會漲。但就台北市而言,小宅的漲幅往往高於大宅!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宅總價高,能入手的人少,但小宅相對親民,想買的人多,每坪單價往往相對較高(同區域或同一社區比較)。
其次,不要一開始就鎖定蛋黃區,先墊墊自己的斤兩!先鎖定蛋白區,或是周遭鄰近區域會是較好的選擇。一樣的道理,蛋黃區房價已高,要再漲幅度有限;相較之下,蛋白區的漲幅往往會大於蛋黃區;同樣道理,買不起蛋白區的,就會再往周遭鄰近區域找標的,這時周遭鄰近區域漲幅也往往更勝蛋白區。看看近年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房價變化就知道。
有人說買不起台北市,何不買桃園?先問問自己在哪工作?如果在台北市工作,卻在桃園置產,十之八九會後悔,通勤會讓你通到懷疑人生,有幾個人可忍受每天七點就要出門上班,每晚要8、9點才能到家!?
2024-01-06 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有一名科技業新鮮人表示,去年剛畢業做了一整年的工作,省吃儉用下來一年只存了50萬,生活還是很糟糕,沒有生活品質,回頭看了房價,發現更無力,嘆「不想工作了,不知道努力為了什麼」,引起不少網友熱議。
一名政大畢業的網友在Dcard發文指出,去年畢業到台北科技業做了一整年,常態六日加班,平常工作壓力很大,省吃儉用住在很小很小的雅房裡。原po表示,做了一整年,扣掉學貸、孝親費、還有房租與生活飲食費用,一年只存了50萬元,生活還是很糟糕,沒有品質,存了這些錢是為了未來買房子,結果看了房價後更是無力。
原po說,假如一棟房子要2000萬,頭期款500玩,還要過著一樣的生活,日復一日沒日沒夜整整10年,還要努力10年才能存到一間房子的頭期款,生活一樣還是無趣、壓力大,大嘆「我好累,不想工作了,不知道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
不少人也安慰說,「買不起就不要買啊,放棄買房,錢突然就花不完了」、「我直接放棄買房了,我同事房貸一個月6萬,還要繳30年,繳完剩下的薪水連711店員都不如」、「兩千萬的房子也很小,有能力的話出國工作吧,你會發現人生不是只有工作」、「我也是科技業,但我決定移民了,目前看到很多無助的地方」。
但也有人認為,「十年後要買房時發現房價不只2000萬了」、「還存的到50萬不多嗎⋯」、「誤會了,你這樣薪水不算科技業耶」、「中位數來講,很多人是一年賺50萬,你還能存50萬已經算優秀」、「一年存50萬,已經很猛了」、「為什麼要買2000萬的房子? 桃園也不遠啊,房價不到台北的一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