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 媒體訪談: 1. 中廣流行網「理財生活通」 :每月最後一週星期五 PM 1:40~3:00, 2. 壹電視「年代向錢看」 :每星期四、五 PM 9:00 ~ 10:00 3. 三立iNew「Catch 大錢潮」: 每星期六、日 ,PM 9:00...

2024年12月1日星期日

空巴和波音應警覺 德媒:陸航空業正在成為全球參與者

評析:中國的民航機除了中國自己,還有誰敢買?

就算是中國民航業者,是敢買?還是不得不買?心知肚明囉...

真的要說,中國做的小東西確實許多CP值很高。但高科技產品,尤其性命交關的東西,還是差西方國家一大截!

空巴和波音應警覺 德媒:陸航空業正在成為全球參與者
2024/12/01 中時 藍孝威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柏林日報》報導,在與空巴和波音的競爭中,中國航空業取得了很大進步,正在成為全球參與者。西方公司是否在該行業也面臨被甩在後面的危險?目前,美國人主導着國際飛機製造領域的波音公司,歐洲人則主導着空客公司。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進入這個市場。中國C919飛機已收到超過1000份訂單,訂單幾乎全部來自本國。該飛機於2023年5月進行了航班首飛。而歐洲和美國當局則仍在慢慢審批。


中國航空工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49年中共建政,航空工業開始系統化發展。1960年與蘇聯決裂後,中共開始自主研發,其中包括被認為是中國航空業里程碑的成都殲-7和殲-8戰鬥機。


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和中國經濟開放加速了技術進步。例如現代攔截機J-8II和直-9直升機。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在民用和軍用航空領域發展迅速,在世界航空業中佔據重要地位。據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統計,2023年中國商業航空運輸旅客約6.2億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46%,凸顯了航空業在新冠疫情後的復甦和中國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據預測,2024年,中國大陸航空旅客人數預計將超過7億人次。


與此同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1978年,大陸只有78個機場,但到2023年底,商業機場數量已增至259個。軍用航空也呈現多元化。中國現在擁有多種現代化飛機類型,包括殲-20等戰鬥機、轟-6K等戰略轟炸機以及運-20等運輸機。還有KJ-500預警機等特種飛機和翼龍系列等現代無人機。殲-20是中國第一架隱形飛機,被認為是全球戰鬥機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報導稱,北京正在努力爭取更多的獨立性和內部生產。政府將航空獨立視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專門推動C919等項目。C919客機是中國第一架自主研發、符合國際標準和安全標準的中程客機。


C919於2022年獲得中國航空管理局批准,一年後投入使用。在材料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寶鋼集團等公司供應用於機身等關鍵部件的高強度合金鋼。這些發展有助於減少敏感領域的進口依賴。與此同時,航空業正在大力投資航電系統,以提高導航和通信系統的自給自足能力。 中國現在也在開發自己的發動機,以減少對外國公司的依賴。


儘管取得了這些進步,但在一些關鍵領域仍然依賴外國供應商,例如先進發動機和先進複合材料。為了縮小這些差距,中國計畫進一步加強研發活動,並通過國際夥伴關係促進技術轉讓。


報導稱,全球航空業面臨著減少環境影響和開發可持續解決方案的挑戰。中國也越來越多地研究環保技術和替代驅動,以盡量減少航空運輸的生態足跡。中國近年來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在電動和混合動力驅動系統以及可持續材料和燃料的使用方面。


AG60E電動飛機就是一個例子,該飛機於2024年初進行了首飛。它專為通用航空開發,採用創新技術,航程超過1000公里。運營這樣的飛機不僅可以減少排放,還可以顯著降低運營成本。此外,萬豐航空還推出了另一款電動飛機EDA40型號,只需20分鐘即可充電,續航時間長達90分鐘。這些發展是零排放航空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報導稱,與此同時,混合動力驅動系統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工作,將電動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以提高燃油效率。2022年,一架混合動力飛機進行了測試,其推進系統可將燃油消耗降低高達70%,同時大幅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大型客機的設計和運行也在持續優化。 C919依靠輕質複合材料和空氣動力學設計來降低油耗。此外,來自可再生來源或廢棄材料(例如地溝油、農業殘留物或工業廢物)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的使用正在加強。與傳統化石煤油相比,這種可持續航空燃料可以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減少高達80%的二氧化碳排放。


報導稱,儘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中國航空業仍然充滿挑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導致進入西方技術和市場變得更加困難。與此同時,確保供應鏈的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發動機和電子系統等關鍵部件通常仍然從國外採購。完全的技術獨立是一項長期任務,應對這些挑戰的一個有希望的方法是加強國際合作。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尋求與新興市場的交流,以建立遠離傳統西方夥伴的新合作。


北京認識到,僅靠技術成功還不夠;制定全球標準和促進國際合作也至關重要。憑藉將可持續創新與市場專業知識相結合的明確戰略,中國航空業有潛力在未來的全球航空格局中發揮核心作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