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 媒體訪談: 1. 中廣流行網「理財生活通」 :每月最後一週星期五 PM 1:40~3:00, 2. 壹電視「年代向錢看」 :每星期四、五 PM 9:00 ~ 10:00 3. 三立iNew「Catch 大錢潮」: 每星期六、日 ,PM 9:00...

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

北京對青年失業率「動手腳」分析師:實際高達25%

評析:就算「仇中」也應該就事論事,不要誤導大家!!一堆人顯然沒搞清楚失業的定義!

『我國主計總處統計失業率標準就是年滿15歲以上「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者,並未區分是否在校』。問題是在學學生並沒有在找工作,並不屬於勞動人口,不列入失業人口計算,全世界都一樣!所以中國現在的算法並沒有不對,反而是之前的算法才有問題!!

不只在學學生,像家庭主婦沒在找工作,所也不算勞動力,所以也不算失業。就連遊民、流浪漢,只要沒在找工作的,一樣都不算失業!!總括來說,必須是有在找工作,但找不到有償(當義工是無償的,所以不算就業)的工作的,才叫失業!

話說回來,即便以新的算法統計,14.9%的失業率還是太高,就中國發布的最新資料,整體失業率才5%,這才是問題關鍵!!

北京對青年失業率「動手腳」分析師:實際高達25%
自由時報 2024/01/18 06:55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去年6月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飆升至創紀錄的21.3%,引發社會恐慌後,中國國家統計局就以「勞動力調查需要進一步健全優化」為由,暫停公布該項數據;經過數月「調整」調查方法、剔除約6200萬在校生後,該局17日公布去年12月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陡降至14.7%。但分析師普遍不相信這個數字,認為真實的失業率可能更高。

儘管中國政府聲稱新方法能反映更精確的失業全貌,但分析師指出,該局必須使用調整後的調查方法回溯歷史數據,才能讓青年失業率的演變有更清楚的脈絡。

事實上,包括美國、歐盟、日本或我國統計的青年失業率都包括在校學生;我國主計總處統計失業率標準就是年滿15歲以上「想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者,並未區分是否在校。

法國興業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林紫瓊表示:「若沒有進行年度比較,很難做出結論說失業率有所改善。」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駐新加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盧姿蕙則預估,若按照舊方法,中國去年12月青年失業率將逼近25%,「如果學生上學,例如攻讀較高的學位,只是因為找不到工作,那麼新的統計方法就會嚴重削弱青年失業的相關社會與經濟風險」。

中國國家統計局解釋,在調整調查方法,以更好地適用中國獨特的情況時,曾研究各國作法,並結合社會和專家相關意見;未來除發布不包括在校生的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還會增加發布不包括在校生的25至29歲青年失業率。根據「完善」後的統計,去年12月不包括在校生的25至29歲青年失業率為6.1%。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對青年失業率的定義是,未就業的15至24歲年輕人占整體青年勞動力的比例,失業的定義是過去4週有採取積極行動找工作的人。中國是從2018年起開始統計16至24歲人口的就業狀況,但僅限城鎮,不包含農村地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