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幾乎所有蘋果產品都是中國製,一堆名牌精品或日本品牌家電也大多是中國製,各大品牌汽車的大部分零組件也都是中國製的...說討厭中國製商品的消費者,想不買都很難...
認為中國製汽車品質不好,那巴西製、南非製、印度製、墨西哥製...就有比較好嗎?許多時候只是台灣的消費者受到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而失去了理性判斷...
歐美汽車大廠 進入「中國製造」時代
2018-03-02 10:15商業週刊【文●黃靖萱】
汽車中國製,你埋單嗎?走進中國內陸城市成都的富豪汽車(Volvo)工廠,裡頭正忙著組裝最新上市的休旅車XC 60。工廠裡頭超過400具機器人,當流水線緩緩將一個汽車底盤朝組裝人員靠近,只要90秒,即自動鎖緊60個螺絲,過去,這道工序得要6個人完成,現在只要2個人將螺絲就定位即可。機器手臂不只可以確保每一次鎖緊的圈數、扭力一致,甚至,這套自動鎖緊設備,所有數據都能被蒐集、上傳雲端,未來都可以追溯源頭。
一位美系汽車品牌的亞太區高層分析,中國汽車工廠相較美國等地,廠房、機器設備都更新,「生產的品質甚至能比美國更好。」
品質魔咒解除
中高階品牌福斯也將設廠
Volvo自2010年賣給中國的吉利汽車,多年來一直保持獨立經營,以維持其歐洲血統的高貴品牌形象。但為了擴大中國市場、降低成本,也得積極在中國建廠。
除了Volvo,其他車廠也有動作。為了能在東南亞與日本車競爭,今年一月中,福斯汽車(VW)宣佈,計畫開始將中國合資廠製造的汽車,出口到東南亞。福斯透露,這只是第一步,其他新興市場也將跟隨。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中國去年全年的汽車出口量為89萬1千輛,成長25.8%,雖然未達2012年的出口高峰,但出口的國家區域,已不只是過去的非洲或開發中國家而已,前5大出口國,居然包括汽車產業最發達的美國。
汽車在中國製造過去被視為品質有疑慮的魔咒,隨著歐美大廠紛紛來中國生產,同時出口增加,似乎逐漸被打破。
「美國消費者看重的是品牌,而不是產地。」《紐約時報》引述美國AutoWeb一位主編的話說。
明年,福特(Ford)的房車Focus,也將移至中國生產,並出口到美國。
當我們印象中的豪華車品牌,或者身為美國汽車代名詞的通用、福特汽車,都慢慢掛上中國的產地標籤,銷往先進成熟的市場時,台灣擋得了嗎?
一方面,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國,但汽車市場成長速度已放緩,去年銷售成長率僅3%,各家品牌要為其多餘的產能尋找出路,但這趨勢透露出的另一個訊息則是,中國的工廠,已經加入國際汽車品牌的全球分工體系。
例如通用旗下品牌別克的Envision身為中國前10大SUV(運動休旅車),一年銷售超過27萬輛,遠高於美國,「為了讓產能利用率最大化,更重要的是昂貴的模具不用開發兩套,不須為了滿足各市場而重複投資,」美系車廠亞太區副總裁分析。當福特將Focus移至中國生產後,美國密西根工廠將開始生產另一款運動小貨卡Ranger。
事實上,別克只是第二個正式自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品牌,第一個寫下這項紀錄的,是Volvo的S60 L。
在Volvo成都工廠外頭停滿上千輛組裝好的車,在前車燈旁只要有橘黃色反光片的,就是即將透過江運,再到港口運往萬里外美國的車,不到兩年時間,從這裡已經輸出超過兩萬輛。而Volvo在中國的第2座工廠位於東北的大慶,則生產S90系列,目前全球各市場銷售的該款車,都已由這座工廠輸出。
在這趨勢下,在台灣市場看到陸製車,還遠嗎?
台灣可能解禁?
你我開的車,零件已陸製
其實早在8年前,就已有以散裝零件進口的方式,在台組裝的中國汽車。例如裕隆曾引進吉利的車款,再加上少數採購自台灣的輪胎、電子設備等,在台灣以「酷比」的品牌推出,還曾喊出,要以台灣為基地,外銷至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而太子汽車則是代理奇瑞汽車在台灣組裝銷售。
不過,即使這兩款車價遠低於同級車,銷售成績卻都不如預期,而黯然退出台灣市場。
排除吉利和奇瑞都是中國自主品牌,反觀在中國設廠的國際一線品牌,「很多都還是想從中國進台灣啊!畢竟他們在中國產能這麼大,而且距離近,光是運輸成本就可以降低。」一位前工業局官員透露。
雖然因為兩岸貨貿談判喊停,台灣仍禁止中國製的整車進口,但其實,你我現在開的車,許多關鍵零組件包括引擎,早已是來自對岸。例如全球分工很徹底的福特,零件原本就是全球採購,「只要品質是福特標準,哪裡有成本競爭力,就會選哪裡,」福特六和公共事務處長林宇涵說。
去年底,台灣福特六和即導入中國長安福特的暢銷車Escort來台組裝,入門車型的基礎配備都較其他同級車佳,售價卻能壓到不到60萬元。
其實,包括BMW及賓士,都已在南非設廠,在台銷售的部分車型,就由該地出口,早已非德國製。「如果品質控制好,產地考量是會下降的,」台灣一位歐系汽車品牌高層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