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2024上半年研訓院課程來囉!!債券課、基金課確定開班囉! 詳見: https://www.tabf.org.tw/CourseSearch.aspx?t=%e6%9c%b1%e5%b2%b3%e4%b8%ad&w=3#results 1. 解析基金投資資訊實務研...

2021年4月12日星期一

台鐵事故》五大壽險最高理賠才285萬元 為何國人死亡給付這麼低?

評析:壽險效益低,除非有節稅需求,否則確實不需多買。但意外險便宜,真的不能少。

除了儲蓄險外,醫療險往往是國人投保的重點,但台灣的健保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醫療險只需在特定項目(例如住院、重大手術...)加強即可,實在也不需要買太多,畢竟醫療險越來越貴...

台灣保險滲透度(保險費占GDP比重)已連續14年(至2020年)全球第一,表示國人非常喜歡買保險,但花了那麼多保費到底買到什麼保障?大部分的民眾根本搞不清楚。像儲蓄險明明就是個非常沒效率的保險,卻是國人的最愛,難怪國內的保險公司每家都賺飽飽...

台鐵事故》五大壽險最高理賠才285萬元 為何國人死亡給付這麼低?
2021-04-10 08:30經濟日報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台鐵408車次太魯閣號日前發生重大傷亡事故,造成約51人死亡、約200人受傷,許多家庭跟著破碎,這場台鐵史上重大傷亡事件背後,讓大家發現國人死亡與意外保障嚴重不足。



台灣保險滲透度全球第一,每人平均有2.5張保單以上,但根據各壽險公司揭露此次太魯閣事件理賠資料顯示,五大壽險保戶平均每人死亡給付不到209萬元,最高的是國壽285萬元,若不是靠台鐵及工程車投保旅客責任與強制險的450萬元基本死亡給付,有些家人身故連要買墓地、喪葬費都不夠,對四口以上的家庭來說,恐怕也得面臨短期家庭困頓的經濟危機。



此次太魯閣重大事件,多家壽險公司第一時間就啟動緊急應變救援,許多志工奔赴現場,立即設立臨時服務櫃檯,整個清明兒童連假幾乎泡湯,假期都在不斷統計更新保戶最新傷亡情形,儘速完成理賠將死亡給付與加碼的慰問金交到保戶家人手中,以解他們緊急資金需求。


國內最大壽險公司國泰人壽統計此次台鐵災難,250人傷亡中有101人為國壽保戶,其中21人不幸身故(含學團3人),不算受傷醫療部份,身故理賠金近6,000萬元。等於平均死亡給付每人285萬元,這已是此次意外事故中的平均最高死亡給付金額。次高的是南山人壽的平均每人死亡257.69萬元。


其他前五大壽險公司,包括富邦人壽有11名保戶身故,死亡給付平均才僅130萬元不到,中壽3名保戶身故平均才120萬元,新壽有10名保戶身故平均死亡給付了101.1萬元。


甚至富邦產險統計有8位保戶不幸身故只領走了傷害險身故金608萬元,等於每人平均才領走75萬元。


台鐵事故後國泰人壽志工團隊第一時旬於花蓮分公司出發,分五路至4家醫院及花蓮殯儀館...

台鐵事故後國泰人壽志工團隊第一時旬於花蓮分公司出發,分五路至4家醫院及花蓮殯儀館進行關懷與服務。/國壽提供

看到各家保險公司陸續公布理賠金額,卻讓許多人訝異!怎麼死了51個人,各家保險公司賠的死亡給付金都這麼低?有保險公司主管直言「看了都心酸,從列出的清單來看,有些人保障不足,意外險少之又少,壽險理賠更是有限」。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彭金隆表示,台灣從利率走低以來,讓純保障的保險變得比較貴,尤其是終身壽險,過去許多美其名為壽險的商品,主要目的是「儲蓄」而不是「保障」,國人保險滲透率全球第一,但是買的多是「類定存」、儲蓄的替代商品,確實純保障,尤其死亡給付的比重是低了一些。


到底一個人死亡保障要準備多少金額才夠用、才算適當呢?


彭金隆分析,多少才夠因人而異,有些業者也有說是雙十原則(收入十倍)的說法,但若得負擔家計的一家之主來看,一般四口之家年開銷約50~100萬元來看,需準備最少五年的緊急因應資金,如果不幸身故,其家人還可正常生活約5~10年來算,一般建議壽險或意外險保額至少要買到500萬元以上,意外險需意外才賠,壽險是理賠最簡單,也是最基礎必要。


為解決國人死亡保障不足的問題,金管會去年7月開始實施新制,一舉提高壽險的死亡門檻,要求各家保險公司賣的壽險保單裡面「死亡給付」的比重要拉高。亦即民眾過去花100元買壽險保單,其中90元用於儲蓄、10元用在死亡保障,新制調高後,15元用在死亡保障、儲蓄就會降至85元,換言之,民眾可用低保費,買到高保障。


台鐵事故後國泰人壽志工團隊第一時旬於花蓮分公司出發,分五路至4家醫院及花蓮殯儀館...

台鐵事故後國泰人壽志工團隊第一時旬於花蓮分公司出發,分五路至4家醫院及花蓮殯儀館進行關懷與服務。/國壽提供

今(2021)年金管會再度推動「第六回生命表」取代第五回生命表,間接影響民眾新買的壽險保單「純保費」,若以投保年齡平均20~60歲、20年期定期壽險試算,7月上路後純保費可望降30%,希望透過降價讓國人更願意買純保障型的壽險,以解決國人死亡保障不足的現象。


台灣產、壽險公司合計不到五十家,年收保費3.6兆元,真正保障型商品比重卻不高,去年推死亡門檻新制上路時,保險局長施瓊華受訪時曾表示,過去因為大環境的關係,保險公司開始賣儲蓄型的商品。


「發展到最後,保障成分已非常低,民眾繳納的保費與獲得的保障差不多,或者再多一點點而已,這樣就脫離保險的本質,」施瓊華說,沒有辦法發揮保障的功能,賣這樣的保險,不是保險公司該做的事。」


這一次太魯閣悲歌,驗證了保險界名言「明天與意外誰先來?永遠沒辦法預料」。能給事故發生第一時間給足保戶要的保障,才是保險該有的本質,保險公司存在的真正價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