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2024上半年研訓院課程來囉!!債券課、基金課確定開班囉! 詳見: https://www.tabf.org.tw/CourseSearch.aspx?t=%e6%9c%b1%e5%b2%b3%e4%b8%ad&w=3#results 1.解讀債券投資資訊實務研習...

2016年9月13日星期二

經濟/產油國又喊「狼來了」!

評析:會相信產油國會凍產,那就是自己好傻好天真!

昨天的新聞(請爬文)就說了,俄羅斯一方面要OPEC減產, 另一方面自己卻拼命增產,今年還沒結束,就預估會增產2.2%!沙國為主的OPEC會員國當然也不甘示弱,大家也都是卯起來增產,凍產會議有開沒開都一樣!

經濟學教科書就教過,卡特爾(Cartel,OPEC就是最典型的卡特爾組織)組織因為沒有具體的約束力,本來就是非常的不穩定,更何況俄羅斯也不是OPEC會員國,沒必要遵守任何協議。

經濟/產油國又喊「狼來了」!
2016-09-13 02: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際油價今年初一度跌到每桶27美元的超低價,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及俄羅斯等產油國打出「凍產牌」,使油價急升到每桶50美元以上。7月底油價又跌到40美元左右,產油國顯然食髓知味,又宣布將於9月底召開「凍產」會議,而油價竟然又回升到50美元上下。產油國能否達成「凍產」協議?「凍產」對油價有何影響?國際油價中、長期展望又如何?由於台灣是國際油價的「接受者(price taker)」,有必要讓國內業界及投資人對此有更清晰的認識。

先談「凍產」。產油國年初時的「凍產」招數能夠奏效,根本原因是油價已經跌到不符生產成本的水平,使美國頁岩石油業者不得不關井減產。另一方面,加拿大產油區發生森林大火,奈及利亞與利比亞內戰升高,使供給量大幅減少等突發事件,又碰到需求旺季,才使油價強彈。產油國見到油價回升,「凍產」談判立即破局,「假凍產、真抬價」的企圖昭然若揭。

這回油國雖重彈「凍產」老調,但客觀條件卻今非昔比。以目前每桶40-50美元的油價,至少能促使美國部分頁岩油井恢復生產;加拿大野火已經撲滅,奈及利亞反抗軍也表達停火意願,暫時性利多轉為利空,而需求又進入淡季。因此這次「凍產」只對油價產生每桶10美元的推升動能,之後又告回檔。

至於9月底產油國舉行的非正式會談,達成「凍產」協議的條件比上次稍好。原因是沙烏地阿拉伯目前的日產量又比當時增加約50萬桶,俄羅斯產量也逼近歷史高點,伊拉克、科威特也都增產,且各國已接近產量上限,此時「凍產」損失不大。何況高喊「凍產」的目的,其實是希望既能不減產,又能拉升油價,何樂而不為?

然而真正值得關切的是「凍產」協議的實質效果。要達成協議,勢必得同意伊朗、奈及利亞與利比亞等非增產不可的國家獲得「例外」待遇;否則將使全球原油在未來半年到一年間每天再增加供應200萬桶,加上沙、俄等國的高產量,及產油國可能不遵守協議,結果反而將使全球油市持續供過於求。而且油價若當真因「凍產」而上揚,美國頁岩石油又將增產,因此對油價的激勵只是曇花一現。

另外,9月會談最可能的結果,仍然是各國只表示將合作穩定油價,卻對各國產量不做任何約束,如此勢必對油價造成下壓;而且產油國一再光喊「狼來了」,只會使「報酬遞減」,信譽再受重創,未來將更難拉抬油價。

其實「凍產」與否,只能影響短期油價走勢;真正決定中長期油價的關鍵因素,已經從「產量頂峰」轉為「需求頂峰」。以往產油國與石油業都是依據「未來產量難以因應需求」此一「產量頂峰」的理念來營運,因而使油價在2011-14年間始終維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但隨著美國頁岩石油大量增產,及非洲、拉美陸續發現石油礦藏,「產量頂峰」已經動搖,這也是油價從2014年中起重挫的根本原因。

油價的更大利空,則是全球達到石油「需求頂峰」的概念逐漸獲得認同。除了全球經濟成長遲緩影響需求之外,全球氣候協定受到國際重視,太陽能、風力及天然氣使用增加,汽車電池成本持續下降,都市化使共乘及大眾運輸更為普及,與節能科技的進步等,都將使石油消費減少。已有多項研究預測,到2040年時全球平均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將大幅下降到7,500萬桶,遠低於目前的9,500萬桶。在供、需情勢丕變下,中長期油價並不樂觀。

其實沙烏地、俄羅斯等產油國都已體認到未來可能面臨石油賣不出去的威脅,而採取「先產,先贏」的基本策略;「減產」已絕不可能,「凍產」也只是拉抬的虛招。認清國際油市的基本格局,便不會因為油價的短期波動而備感困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