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2024下半年研訓院課程來囉! 詳見: https://www.tabf.org.tw/CourseSearch.aspx?t=%e6%9c%b1%e5%b2%b3%e4%b8%ad&w=3#results 1. 國際財經趨勢分析研習班(第33期) 上課時間:20...

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

Made in China想改變形象 路途遙遠但總算踏出第一步

評析:中國品牌與Made in China是兩回是好嗎?記者想討論中國品牌形象,標題卻寫Made in China,顯然沒搞清楚狀況,文不對題!

現在有越來越中國品牌找台灣代工,或採購台灣的零組件,若消費者對該品牌印象不佳,那請問是台灣的問題還是中國的問題?

反之,歐、美、日絕大部分品牌都是在中國製造,但消費者卻不會挑剔Made in China(iPhone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試問,那是中國的問題?抑或品牌迷思的問題?

其實部分中國品牌的品質已經相當不錯了,若以CP值來看,更是遠高過一些歐、美、日或台灣的品牌。尤其在3C產品,中國品牌真的是以噴射機速度在進步。像文中提到的華為,個人覺得品質比國內的A牌或H牌都還要好(兩大品牌版主都用超過10年,但近幾年實在無法忍受品質大幅滑落),CP值更是高上一大截。當初一開始也是完全不考慮中國品牌,幾年前因手機門號續約可以免錢拿一個平板,想說不拿白不拿,沒想到用後大為滿意,迄今已超過3年,甚至比後來花了萬元添購的A牌平板還好用。於是換手機時就也選了華為,迄今也已1年多,性能與家人用的三星或蘋果的高價手機差距極為有限,但價格差上一截。

此外小米也是成功的範例。許多人說小米在模仿日本的XX良品,然而小米生態鏈確實發展得非常成功(不過小米起家的資訊產品看似便宜又大碗,但品質就...),版主就買了不少小米的產品,像空氣清淨機(價格不到美國H牌的4成,但效果卻不相上下)、體重計、血壓計、運動手環...

在當下台灣的政治氛圍下,媒體總是不敢讚揚中國好的一面,以免被貼上標籤。然而個人認為,有刺激才有進步,中國正是因為長年受到他國消費者的嘲諷,才會有現今的進步。過去的德國、日本以及韓國,不也是走過一樣的路?但台灣當下的氛圍卻是不容許批評自己,也不可以讚揚競爭對手,唉...

附帶一提,華為與小米的主要供應鏈都是台廠,尤其華為台廠供應商高達4、500家,每年向台灣採購超過100億美元,佔華為手機營收的1/8!華為手機除CPU是自行設計的麒麟系列外(其實還是找台積電代工生產),其他零組件幾乎都是台廠。號稱萊卡「認證」的相機鏡頭,其實也是大立光生產的。相較於蘋果iPhone手機,華為手機台灣的「成分」更高(小米也差不多),但台灣從上到下對蘋果與陸商的觀感卻是兩個極端!會有這樣的差異,無非是台灣加入了太多政治觀點在其中...喜歡買iPhone手機的,真的比較「愛台灣」嗎??

Made in China想改變形象 路途遙遠但總算踏出第一步
2017-12-08 23:10經濟日報 記者鍾詠翔╱即時報導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從海爾到華為,許多中國本土品牌在國內市場享有高人氣,卻發現邁向國際大品牌一路走得跌跌撞撞。不過專家認為,如今情況可能正在改善。

奧美公關公司(Ogilvy)亞太地區總裁柯穎德表示,現在情況開始出現變化;中國在1990年代末從事資源累積時比較少靠品牌與宣傳,而聯想在2005年收購IBM個人電腦部門是個轉捩點,當時新聞一出來後,所有中國業者都想做一個轟動國際市場的重大併購案,就像IBM那種。

柯穎德說,消費者對中國品牌印象逐漸改變的另一個理由,是中國企業更有意願瞭解海外市場消費者的想法,不會只是盲目硬套既有商業模式。

為了尋求能在市場脫穎而出,有些中國業者還跟知名品牌建立合作關係,譬如華為幾款智慧手機便與百年相機大廠徠卡(Leica)合作,以求在高階市場獲消費者青睞。華為更砸大錢投資研發與行銷。

市調機構Kantar Millward Brown發佈的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全球多數頂尖品牌都在美國,中國的品牌價值則處於緩慢爬升階段,今年全球百大品牌中,已有13個品牌來自中國,12年前中國只有一個品牌上榜。

柯穎德表示,「Made in China」想改變品牌形象需要花一些時間,想成為國際品牌需要花上一些時間,不可能在一夕之間建立品牌形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