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2024上半年研訓院課程來囉!!債券課、基金課確定開班囉! 詳見: https://www.tabf.org.tw/CourseSearch.aspx?t=%e6%9c%b1%e5%b2%b3%e4%b8%ad&w=3#results 1.解讀債券投資資訊實務研習...

2014年10月24日星期五

巴西大選迎決戰:主拼民生與經濟

評析:說這些對投資人而言一點也沒用,這種國家候選人的政見聽聽就好,跟他認真你就輸了,反正選後見真章!

巴西大選迎決戰:主拼民生與經濟
2014年10月24日 07: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陳威華 



  10月26日,巴西總統大選將迎來第二輪投票。由於第一輪投票結束之後,排名第三、無緣進入第二輪投票的社會黨候選人瑪麗娜席爾瓦宣佈與排名第二的社會民主黨候選人阿埃西奧內韋斯聯手,巴西大選瞬間進入“鬥地主”模式,現任總統、勞工黨候選人迪爾瑪羅塞夫實際上面臨著兩個重量級對手的強有力挑戰。

  選前民調顯示,羅塞夫和內韋斯的得票率難分高低,陷入技術平手局面。對於這場1989年巴西恢復直接選舉以來最為膠著的總統候選人PK,誰勝誰負實在難以預測。

  選情膠著難分勝負

  在裏約熱內盧的中産階級小區停車場中,貼著內韋斯助選標語的汽車到處可見;而記者居住小區的門房路易斯,則是勞工黨和羅塞夫的堅實擁躉。中高收入階級和中下層民眾之間的政治分野,由此可見一斑。是要民生政策的延續,還是恢復經濟增長的希望,一時成為巴西媒體和民眾熱烈討論的兩難選擇。

  2011年1月1日,記者曾在巴西利亞高原宮見證羅塞夫就職成為巴西歷史上首位女總統的盛況。那天一度風雨大作,淋濕現場觀禮的上萬民眾。有預言家就説:就職典禮遇到下暴雨,意味著任期坎坷、執政難度大。

  果不其然,儘管前任總統盧拉留下了一份豐厚家業,但是隨著發達經濟體增長陷入停滯以及國際市場大宗商品需求減少,巴西經濟在經歷盧拉時期的美好年代之後,開始走下坡路,出現技術性衰退,通貨膨脹加劇;另一方面,儘管民生政策進展順利,中産階級數量不斷擴大,社會結構從“金字塔形”變成“紡錘形”,為勞工黨政府帶來中下層民眾的支援,但是層出不窮的貪腐案件,則嚴重影響了勞工黨形象。

  説羅塞夫成為被內韋斯和席爾瓦“鬥地主”的對象,是因為自從2003年上臺執政以來,勞工黨迄今已連續執政12年,是巴西恢復直接選舉以來執政時間最長的政黨。內韋斯的社民黨,在2006年和2010年的大選中,均在與勞工黨的角逐中敗北。席爾瓦曾是盧拉政府的環境部長,但是2009年脫黨後以綠黨候選人身份參加2010年大選,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約19%的選票;本次代表社會黨參選,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約21%的選票。羅塞夫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約42%的選票,但是內韋斯獲得的34%的選票與席爾瓦的選票相加,已經超過羅塞夫。所以在第一輪和第二輪中間的三周時間裏,羅塞夫和勞工黨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夠爭取席爾瓦支援者手中的選票。

  勞工黨憑藉民生政策成功縮減了貧富差距,數千萬人口走出赤貧狀態,在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獲得中下層民眾的支援。從10月5日第一輪投票的結果可以看出,本次大選選情膠著,巴西儼然成為南北對決、貧富對抗的戰場:經濟較為落後的北部和東北部地區鼎力支援羅塞夫,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部、南部和以大型農牧業作為經濟支柱的中西部地區,則普遍支援內韋斯。

  在第一輪投票之後,羅塞夫和內韋斯兩人的民意支援率一直難分軒輊,如果算上民調通常2%的誤差值的話,可以説兩人處於技術平局。瓦加斯基金會的經濟學家羅尼林斯對本報記者表示,在某種程度上,誰能最終勝出,取決於尚未拿定主意的選民在第二輪投票之日的心情。

  勞工黨民生政績顯著

  工人出身的盧拉政府推行積極的民生政策,在減貧方面大下功夫,整合了上任社民黨卡多佐政府的“助學金計劃”和“伙食補貼計劃”等有益的民生政策,于2003推出了龐大的“家庭補助金計劃”。十餘年來,該計劃覆蓋了巴西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迄今為止已有1380萬個家庭,5000萬人口從中獲益,獲得了聯合國相關機構的稱讚。一項統計數字表明,社會民主黨執政時期的2001年,巴西的貧困率為37.5%,赤貧率為13.2%;到了2011年,這兩個指標分別降至20.9%和6.1%,貧困率和赤貧率分別減少了16.6個和7.1個百分點。

  毫不誇張地説,盧拉2006年成功實現連任,羅塞夫作為一個技術型官僚能夠于2010年順利贏得大選,都是拜“家庭補助金計劃”所賜。但在某種程度上,這項計劃被説成是“養懶人”的政策,父母不需辛勤工作,只要保證讓孩子們去上學,就可以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在一些經濟落後地區,每個月增加的“家庭補助金”,可以保證一家人相對體面的生活。去年7月在東北部的巴伊亞州,甚至發生過有人試圖使用“家庭補助金計劃”卡招妓付費的醜聞。

  但是不管怎麼説,羅塞夫政府在上臺後,蕭規曹隨,延續了盧拉政府的內外政策,造就了不斷壯大的中産階級,民眾支援率節節攀升。一項民調顯示,在羅塞夫總統就職15個月時,她的支援率高達77%。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羅塞夫不僅在較為貧窮的東北部地區擁有高達82%的支援率,而且在反對黨支援率較高的東南部地區也贏得了75%的支援率。從第一輪投票的結果也可以看出,在內韋斯起家的米納斯州,羅塞夫得票43%,超過內韋斯三個百分點。

  經濟困局有待突破

  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國際市場對能源、礦産和農産品的需求持續旺盛,物産資源豐富的巴西因時順勢,風生水起,貿易收入和稅收收入持續增加。

  盧拉2003年上臺後,延續了前任卡多佐政府的主要經濟政策,保證了投資者對巴西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國內生産總值(GDP)持續增長。巴西利用財政狀況好轉的時機主動償還外債和改善債務結構,于2005年年底提前償還了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債務,2009年甚至向這家國際金融機構提供了資金。盧拉曾經興奮地表示“歷史上我們從來都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務國,但是現在我們變成了債權國。”

  2006年,巴西經濟規模超過南韓成為世界第十大經濟體,2011年又一度超過英國成為第六大經濟體,之後由於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又跌為第七。在2003年至2008年期間,巴西經濟增長率達到4%,而盧拉卸任時的2010年,巴西經濟增長率甚至達到了7.5%。國際國內公認巴西在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兩個領域比翼雙飛,國際社會盛讚巴西“再次崛起”。2014年世界盃和2016年奧運會這兩大體育盛事的主辦權也被巴西收入囊中,成為巴西崛起的象徵。

  羅塞夫成為盧拉欽定的接班人,與她協助盧拉成功推出《加速發展計劃》(PAC)不無聯繫。盧拉于2008年1月底宣佈《加速發展計劃》,計劃投資數千億美元發展包括道路、港口、機場、房屋、能源和衛生等在內的基礎設施。這項計劃除了動員了私有領域資金之外,也將大量外國直接投資引入巴西。羅塞夫因此贏得雅號“PAC之母”。

  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巴西採取了多項反週期經濟措施,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調低利率,國庫向央行注資以增加其貸款能力;對受危機衝擊嚴重的部門或行業減免稅收,削減公共開支;擴大基礎設施、住房等建設規模;設立專項基金,對中小企業、農牧業及部分重點工業部門提供支援等。這些政策,表面上看起來取得了成效,2010年甚至出現了巴西新世紀以來最高的7.5%的增長率。但是,到了羅塞夫接手政府之後,金融危機的負面效應開始逐次顯現,主要體現為大宗商品出口量和出口值大幅萎縮,外國直接投資大幅收縮,私人投資和私人消費減少,通貨膨脹率逼近政府可容忍的上限,民眾實際購買力下降。羅塞夫執政的四年,可以説是與“高通脹、低增長”做鬥爭的四年,儘管百般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2011年,巴西GDP增長僅為2.7%,2012年為1%,2013年為2.3%。由於巴西經濟增長速度放慢,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紛紛下調巴西的主權信用評級。據巴西央行公佈的數據,2013年巴西經常賬戶赤字達814億美元,佔GDP的3 .66%。巴西地理統計局今年8月底公佈的數據顯示,二季度巴西GDP同比萎縮0.9%,環比萎縮0.6%,意味著巴西經濟出現技術性衰退。巴西央行10月13日發佈的《焦點》報告稱,主要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們連續第四週調高巴西今年的通脹預期,從此前的6.32%調至6.45%,逼近官方設定的最高通脹率目標。20日發佈的《焦點》報告又預測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僅為0.27%。

  由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近年來巴西的國際競爭力在下降,2014年巴西全球競爭力僅在144個國家中排名第57位,遠遠遜色于中國的第28位,在金磚國家中僅好于印度。巴西經濟增長表現差是其經濟競爭力低下帶來的直接後果。同時,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導致出現基礎設施落後、稅負高,以及物流和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成為被外國投資者詬病的“巴西成本”。

  與此同時,持續壯大的中産階級呼籲更高的社會福利以及政府對教育、衛生、安保等領域投入更多。2013年6月以公交和地鐵票價上漲為導火索,巴西爆發了有百萬民眾參加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在這場抗議活動中,恰恰是剛剛興起的巴西中産階級群體充當了主角。在今年世界盃開幕之前,各地的示威活動也層出不窮,抗議政府不顧民眾真正需求,好大喜功,將大量資金投在華而不實的世界盃工程上。

  反對黨也打民生牌

  與羅塞夫曾經挑戰軍政府的“體制外”角色不同,內韋斯出身政治世家,一直都是“體制內”身份,即便是在軍政府獨裁統治時期,他的祖父、外祖父和父親都在政壇上左右逢源。內韋斯大學修的經濟學專業,21歲就以外祖父坦科雷多內韋斯的秘書身份,開始步入政壇,有朝一日成為巴西總統,似乎就是他的命運。

  米納斯熱拉斯州是巴西第三經濟大州和第二人口大州,內韋斯家族的政治資源和人脈關係,使得內韋斯2003年輕鬆地當選了該州州長,並於2006年成功連任。在擔任州長期間,內維斯執行“休克計劃”,大量削減州政府開支,以身作則降低自己薪水,同時投入大量預算用於衛生、教育和治安。這些舉措減少了該州的鉅額財政赤字,為該州吸引了投資,並爭取到世界銀行關於教育和扶貧的項目支援。當內韋斯從州長位置上卸任就任參議員時,民眾對他的支援率依然高達92%。

  內韋斯的社民黨,現在被一些西方媒體貼上“右翼”的標簽,其實最早脫胎于與勞工黨實行左翼聯盟的巴西民主運動黨。1988年6月,由於對民運黨薩爾內政府不滿,費爾南多恩裏克卡多佐和2010年大選總統候選人若澤塞拉等人帶頭脫離民運黨成立了社民黨。之後,由於與右翼自由戰線(後改名民主黨)結盟,卡多佐改組社民黨,開始被貼上了“中右翼”標簽。

  在經濟領域,社民黨奉行新自由主義政策,鼓勵私有化。卡多佐擔任伊塔馬爾佛朗哥政府財政部長期間,實施調整經濟結構的“雷亞爾”計劃,成功地遏制住了當時超高的通貨膨脹。1995年,社會學家出身的卡多佐出任巴西總統,他推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恢復了國民經濟的穩定與增長,並成功連任至2002年底。在卡多佐任內,他的社會學家夫人露絲積極參與減貧運動,推動政府出臺了多項有利於中下層民眾的福利政策。1998年2月,露絲獲聯合國糧農組織塞雷斯獎章,以表彰她在反貧困鬥爭中所作出的貢獻。

  作為被卡多佐看好的政界新星,內韋斯也希望能用類似的方法,來拯救陷入衰退困境中的巴西經濟。他的競選綱領稱,他如果當選將一改勞工黨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鼓勵私營領域發展,吸引外來投資;他同時提出控制通脹、保持初級盈餘和浮動匯率作為支柱的宏觀經濟政策,使巴西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他承諾將延續勞工黨政府包括“家庭補助金”和“我的家,我的生活”等民生政策,借此博得中下層選民的歡心。

  尤其是在第一輪投票結束後,為了爭取席爾瓦和社會黨的支援,內韋斯宣稱將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推動巴西的“民主發展,社會融合和可持續發展”。在兩人正式結盟之後,內韋斯當眾親吻席爾瓦的手,並且表示兩人對社會福利方面的政策進行了協調。事實上,從內韋斯電視競選廣告中可以看出,他在民生政策方面已經與勞工黨並無二致,堪稱“打右燈,向左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