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 媒體訪談: 1. 中廣流行網「理財生活通」 :每月最後一週星期五 PM 1:40~3:00, 2. 壹電視「年代向錢看」 :每星期四、五 PM 9:00 ~ 10:00 3. 三立iNew「Catch 大錢潮」: 每星期六、日 ,PM 9:00...

2022年2月6日星期日

方舟暴起暴落 給投資人上了四堂課

評析:哪來的那多廢話?就是跟長時間以來的投機客一樣,成王敗寇罷了!!

伍德成立多檔不同屬性的ETF,分別押不同族群的投機股,押對寶,績效就一飛衝天,押錯就一敗塗地,就這樣罷了,哪有啥分析、研究可言!?這樣的投資方式絕對禁不起時間的考驗!!

就像過去一堆對沖基金的經理人一樣,有誰可以長時間屹立不搖的??當年的索羅斯不也一度呼風喚雨,不可一世,伍德還不及索羅斯巔峰時期的一根毛,但索羅斯最後還不是一敗塗地,輸到破產!!放眼市場,也唯有巴菲特、彼得林區等少數服膺價值投資的神級投資大師可以長時間屹立不搖,一些投機客不過就是雷軍口中的「風口上的那頭豬」罷了...

方舟暴起暴落 給投資人上了四堂課
2022/02/06 08:58:43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
「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創辦的方舟投資管理公司(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堪稱2020年最轟動投資界的成功傳奇,但2021年運勢卻又急轉直下。目睹方舟迅速竄起又重重摔落的過程,投資人可從中汲取一些寶貴的教訓。

方舟投資旗下有九支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管理的資產總值230億美元,選股都依循創辦人兼執行長伍德的投資理念:買進具破壞式創新能力、有潛力革新生活與工作方式的公司。例如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數位支付公司Square、遠距醫療服務平台Teladoc Health。伍德篤信這些公司前途光明、未來成長不可限量,因此不斷上調目標股價,在股價拉回時加碼買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逼得人們加速採用許多新興技術,帶動「方舟創新」持股暴漲,使那一年方舟五檔主動管理式ETF報酬率平均達到142%。如此耀眼的績效引起更多投資人注意,總計2020年吸引2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2021年1月至2月進一步湧進170億美元。

然而,方舟旗下基金在2021年2月觸頂,後來運勢急轉直下。通膨竄升和聯準會(Fed)提高利率的展望,使方舟持股未來現金流折合的現值大打折扣,投資魅力減弱。旗艦基金「方舟創新」(ARK Innovation)2020年飆漲157%,2021年暴跌25%,2022年迄今又跌掉20%,如今已從2021年2月觸及的頂峰回跌52%。

若放眼長期,伍德的投資策略或許仍有望收割豐碩成果。但這兩年來方舟投資暴起暴落提供的教訓,仍值得所有投資人參考。巴隆周刊(Barron's)整理出以下四點:

一,對誇張的漲幅要有戒心

任何基金都極不可能年年報酬率爆表。據標普道瓊指數公司統計,在止於2019年6月的12個月,約30%的大型股股票基金績效擊敗標普500指數,但這些表現出色的基金中,僅半數次年又凌駕大盤,連三年保持勝績的基金更只占12%。

事實上,短期內績效一飛沖天的基金,通常押注的標的非常集中,這意味一旦市場趨勢翻轉,當初怎麼飆上去的,就會怎麼垮下來。

二,不要追逐盤面動能股

投資人的實際報酬,即「資金加權收益率」(dollar-weighted return),通常比基金自稱的報酬率差,因為投資人往往在大漲一波後才投入、又太晚撤出。例如,「方舟創新」直到2020年尾才見到大量資金湧入,意思是大多數受益人並未充分嚐到那年三位數漲幅的成果;更何況,過去六個月來這檔基金直直落,許多人可能沿途跳車,這將進一步限縮投資報酬或加深虧損。

Ritholtz財富管理公司理財顧問Blair duQuesnay說:「這是典型的投資人行為:在錯的時點追逐最熱門的股票。當資金一窩蜂湧入這些獲五星級好評的基金,通常就是績效將要變得比大盤遜色的徵兆。」

三,慎防持股重疊

追逐贏家股的另一危險是:看似不同的熱門基金,通常持股卻非常類似。「方舟創新」和「方舟次世代網路」的持股有三分之二相同;「方舟太空探索與創新」和「方舟自動技術與機器人」的投資組合中,幾乎半數持股重疊。若同時持有這些基金,投資組合分散度將不如投資人想像的那麼高。

四,誠實自我評估風險容忍度

即使投資人對創新前景深具信心,但像方舟這樣持股集中、波動劇烈的基金,不是人人都適合投資。產業趨勢瞬息萬變,投資人必須信任基金經理人挑選贏家股的慧眼,且有充足的風險胃納、耐心和財務彈性,方能挺過艱困時局——就算是選股技巧高超的操盤手,也可能遭遇逆境。重點是,這類基金絕不該占投資組合的大部分,而是應視之為「配角」,用來補充「主角」(多元化核心持股 )。

與方舟投資手法類似的Jacob網路基金經理人Ryan Jacob說:「創新公司走的事業路線才剛起步,許多公司現在都毫無獲利可言,所以股票估值認定總是非常主觀。這些股票有時得寵,有時失寵,去年就是個縮影,這兩種極端都見到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