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這確實是個不尋常的現象。但要說是看壞科技業,倒也未必...
目前NASDAQ本益比高達22倍,遠高過絕大部分市場,這還是因為生技股大跌把本益比壓低不少後的數字。若單看互聯網公司,本益比超過100的比比皆是(例如AMAZON本益比高達478.8倍,netflix 371.8倍...)更不要說一直都在賠錢,股價卻高達上百美元的公司。本益比已經過高的情況下(其實已經比去年低不少了),現在才進場,可能會成為砲灰...
其二,美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也可能已經下滑了,其他國家的公司可能轉至其他市場掛牌。像中國的企業過去曾有一段時間瘋狂到美國掛牌,但這一兩年已經少了很多。因為這一兩年中國市場熱,在中國掛牌有機會享有更高的本益比。
重回7年前蕭條景象:Q1無一家科技公司在美IPO
2016年04月04日 08:27 北京新浪網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4日晚間消息,調研公司Dealogic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沒有任何一家互聯網或科技公司在美國進行IPO(首次公開招股)。
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要回溯到7年前,即2009年第一季度,當時全球經濟正處於大蕭條時期,沒有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在美IPO。
圖1:2007~2016年第一季度科技公司IPO估值和數量(季度)
這與兩年前形成鮮明對比。2014年第二季度,共有24家科技公司在美國進行了IPO ,融資總額達到了85億美元。而接下來的第三季度,又有10家公司在美上市,其中包括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當時,阿里巴巴融資250億美元,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IPO。
從去年開始,創業公司IPO驟然蕭條,盡管仍有一些創業公司以較高的估值繼續融資。在這些以較高估值融資的創業公司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有140多家公司,其中近90%位於美國。Uber估值最高,達到了625億美元,中國的小米公司緊隨其后,估值達到了460億美元。Airbnb排名第三,估值為255億美元。
但近期,硅谷融資也遭遇寒流。2015年第四季度,創業公司融資規模環比下滑了30%,融資額降至277億美元。由於融資困難,一些曾經揮霍無度的創業公司開始壓縮開支。他們削減了高額的津貼,裁減冗余的勞動力,甚至是從根本上重新評估業務模式。如果仍難以獲得投資,一些現金不足的創業公司可能就會選擇通過IPO進行融資,無論市場條件好壞。
圖2:1995~2016年第一季度科技公司IPO數量(季度)圖2:1995~2016年第一季度科技公司IPO數量(季度)
有趣的是,這與美國的風險投資(VC)公司的境況恰恰相反,后者正以互聯網泡沫破滅以來的最快速度在融資。今年第一季度,這些公司的融資總額到了130億美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