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 媒體訪談: 1. 中廣流行網「理財生活通」 :每月最後一週星期五 PM 1:40~3:00, 2. 壹電視「年代向錢看」 :每星期四、五 PM 9:00 ~ 10:00 3. 三立iNew「Catch 大錢潮」: 每星期六、日 ,PM 9:00...

2020年9月6日星期日

附保證投資型保單 恐停售

評析:建議保險公司要開始訓練員工包便當、搖飲料、或收銀機結帳、鋪貨...,免得日後沒工作做....

附保證投資型保單 恐停售
工商時報 彭禎伶 2020.09.05

壽險公司預言「最具成長潛力」的保單,可能要夭折了。保險局發現壽險公司頻頻送審或推出新的「附保證投資型保單」堪稱「花樣百出」,將原本應由客戶自行承擔的投資風險攬到自身,成為由壽險公司保證給付的壽險保單,保險局將限制「附保證範圍」,一些現售保單恐面臨停售。

附保證型保單一般分為保證身故給付,即被保險人身故時,最少可領回已繳保費1~1.06倍,也是目前台灣市場上最常見的種類。另外還有保證最低滿期給付,即滿期時可拿回本金加計利息,如過去的連動債保單就類似可保本保息,但現在已絕跡。

還有保證最低年金金額,是保單年金化後,保證保戶拿回不低於一定金額的年金,但台灣保戶不愛保單年金化,都愛單筆領回;保證最低提領金額,保證每期一定領回的金額或到一定年齡時,總領金額不低於一定數字。



低利率時代,傳統儲蓄險已賣不動,壽險公司改推投資型保單,目前最紅的就是月撥回型類全委保單,但保戶擔心資本市場波動,退休金被吃掉,壽險公司便提供附保證機制,保戶可月月撥回當退休金,身故時保證至少領回已繳本金,可作為資產傳承。

據壽險業統計,今年上半年附保證型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達204億元,佔整體投資型的13.9%,比去年上半年的48億元,成長325%,甚至賣贏去年全年115億元的銷售量,的確是今年成長幅度最大的保單類型。

但保險局發現,壽險公司想「保證」的範圍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元,如有公司申請要保證「鎖高」,即替保戶鎖住報酬率最高時的資產規模,有公司則想保證更多的身故領回,保險局表示「不能無限制的保證」,把投資型保單設計成儲蓄險或壽險公司掛保證的壽險,完全是劍走偏鋒,且可能增加經營風險、創造新的利差損。

保險局原本要求壽險業全數停售附保證投資型保單,但壽險業者爭取保留附保證身故給付(GMDB),最後保險局表示,近期將公佈投資型保單可附保證的範圍,超出者即必須停售。

兩款保單爆客訴 限期改善
客訴都到金管會了。保險局盯上「失能扶助險」及「理賠連結重大傷病卡的保單」,指失扶險將意外險當健康險在賣,造成損失率大增、再保公司不願承保,重大傷病卡保單是將理賠依據轉嫁健保署,遭健保署「抗議」,保險局要求兩類保單自律、改善,兩週內提報方案。

失扶險即前幾年熱賣的「類長照」保單之一,訴求依失能(舊稱殘廢)等級表啟動給付,有些訴求最高給付50年,有的則是保證給付180~200個月,前年底就傳出再保公司陸續不承保,各公司保單紛紛停售、改款,去年此類保單新契約保費應破200億元。

保險局表示,失扶險原本應該是意外造成的失能才給付,但銷售過程越賣越寬,連疾病造成的失能都說可理賠,造成理賠率升高,再保公司不願承保,壽險公司理賠從嚴,引發糾紛,亦或是只能找等級較差的再保公司承接,保險局說:「這就異常」。

對於已銷售的失扶險,保險局要求「必須以有利於保戶的方向解釋」,即銷售過程若不符合當初保單設計原意,仍是要朝對保戶有利的方向去從寬認定,儘可能理賠,但新的保單必須「自律」,從合理訂定保費、明確釐清保障範圍、確定有再保公司承接等三方向去訂定自律規範,二周內交到保險局討論。

第二款被盯上的保單是訴求理賠明確、只要拿到健保重大傷病卡就理賠的保單,遭健保署向金管會「客訴」,控訴壽險業將理賠認定工作「嫁禍」到健保,造成民眾逼著健保署加速開重大傷病卡,或一天到晚有保險公司來詢問重大傷病卡事宜,造成健保署的困擾。

其次是健保署表示重大傷病卡的定義隨時會檢討,可能剔除或增減範圍,保險局認為保單若綁定「浮動」指標,容易發生理賠糾紛。

第三是保戶可能已符合重大傷病狀態,但未及申請卡片,就不幸身故,保險局認為不能只以重大傷病卡為理賠單一依據,還是必須要看病癥作理賠標準,不能說「沒卡就不理賠」。

保險局要求壽險業者對重大傷病卡保單檢討內容妥適性,不得以重大傷病卡為單一理賠依據,同樣是兩週內將改善方案報到保險局。即未來又會重回以病況為主要理賠依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