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大人吵架,小孩遭殃,唉...
怪只怪長時間以來台灣政府眼中就只有美、中、日三國,連帶企業也不知道要分散風險,就只跟這幾國做生意,一有狀況當然很慘....
評估有衝擊又如何?政府能提供什麼協助?
政府說要南向,立意雖好,但試問台灣能找到多少懂東南亞語系的人?懂東南亞國情、民情的又有多少人?政府又能提供多少協助?
過去早也說過,與其靠政府,還不如靠自己...
美中貿易摩擦升溫 經部盤點四產業衝擊最大
2018-06-20 02:25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經濟部長沈榮津昨(19)日聽取美中貿易大戰報告,據經濟部盤點,美國自大陸進口的四項主力產品,包括機械、電機設備、汽車零件、光學儀器等,因金額較大,若有台商在陸設廠生產後輸美,或自台灣進口零組件加工後再輸美者,受衝擊會較大。
不過官員也強調,相關貨品,若有台商在大陸設廠的,或是台灣半成品銷陸再加工為成品的 ,主要是供給大陸內需市場,故而影響有限。
經濟部甚至評估,鷸蚌相爭下,台灣部份石化產品,以及標準型的工具機還可能獲得短期的轉單效應。經濟部次長龔明鑫預計今天進一步對外說明美中貿易磨擦對台灣的影響。
官員說,由於台灣石化大廠已赴美國設廠,若因美中貿易磨擦而有短期轉單效應,不排除直接由美國當地供應,實際獲利可能要評估。
經濟日報提供
工具機方面,針對技術層次不高的標準型產品,若因美國對大陸加課25%的關稅,大陸價格競爭力削弱後,台灣有機會獲得短期的轉單效應。但官員強調,美中貿易戰是瞬息萬變,若有轉單效應也只有「短期」,「長期」不易評估。
知情官員表示,美中貿易磨擦的課稅清單共有兩份,清單一是從4月3日公佈的1,333項產品中,經過公聽會後移除515項後,剩下的818項;這將從7月6日起被課徵25%的關稅。
由於之前經濟部對清單一的評估是「影響不大」,如今又刪去了五百多項產品,因此研判影響更小。
在清單二方面,此為美國針對「中國智造2025」計畫中,挑出的航太、ICT、機器人、工業機械、新材料、汽車等項目,相當於160億美元的貿易額。官員表示,由於該部份還要進行公聽會,大約要等到7月上旬才會公佈課稅清單,目前還難評估。
但官員以清單二里的建材鋼構產品為例,量體皆龐大,銷美國會直接由台灣出口,出口大陸,也是供大陸內需使用,估計清單二對台灣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此外,台灣對陸出口是零組件,在大陸做成終端產品後才會出口美國。但兩份清單中,幾乎都沒有消費性電子產品,所以對台商基本不會有太大影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