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課程資訊與媒體訪談

*********** 媒體訪談: 1. 中廣流行網「理財生活通」 :每月最後一週星期五 PM 1:40~3:00, 2. 壹電視「年代向錢看」 :每星期四、五 PM 9:00 ~ 10:00 3. 三立iNew「Catch 大錢潮」: 每星期六、日 ,PM 9:00...

2020年6月13日星期六

不是每種ETF都適合懶人投資!「這種」ETF風險比你想像中還大

評析:版主在基金課程中早就提過,主題式基金(不管是不是ETF)最好少碰為妙,因為基金公司會推時,往往都是在高峰,不清楚相關週期性的,最好別碰。

不單主題式,產業型的也一樣。不是不能買,先問問自己對相關產業了解多少?啥都不懂,就不要湊熱鬧!

然而偏偏基金公司就最愛發這兩類基金,因為台灣投資人最愛買!唉...歷來被套牢最嚴重的,也正是這兩類基金!

奇怪了,本文怎不說0050、0056風險等級也是5!?風險等級4都拿出來嘴了,哪鎖定台灣指標的風險等級5就不敢嘴嗎!?

話說回來,風險等級根本就是個鬼扯蛋,不知是哪的外行單位訂的?根本不準!!相信就是自己笨了!!

不是每種ETF都適合懶人投資!「這種」ETF風險比你想像中還大
2020-06-12 10:03 聯合新聞網 / 今週刊達志【撰文 林韋伶】
台灣ETF市場近年來蓬勃發展,目前市場上有221檔ETF,若以規模來看,台灣被動式管理商品(ETF)總規模,佔總資產管理規模比重超過4成,佔比全球第一。其中,主題式ETF更是自2018年底以來,資產管理業者積極搶攻的領域;然而,許多投資人卻未必瞭解,投資主題式ETF,風險可能比想像中大。

以本(6)月來說,就有兩檔5G ETF開募搶市,分別是元大未來關鍵技術ETF(00876)與復華中國5G通信ETF(00877),但在搶搭5G順風車前,應先搞懂傳統ETF與主題式ETF的不同,以及容易被忽略的風險。

大家熟悉的ETF,是像台灣50(0050)這類追蹤某個指數,以企業市值排名為選股標準的商品,這種被動投資策略的目的,是希望貼近指數表現。然而,2018年底起,台灣市場吹起「主題式ETF」風,以「精確投資」為訴求,在被動投資策略中,增加一點戰略性。

▲風險級別1~5,5為風險最高。

從目前市場上規模較大的幾檔主題式ETF來看,仍以台灣人較熟悉的科技產業為主要題材,像是AI、5G、資安,以及美國的尖牙股(FAANG)等,同時顯示業者看好科技產業持續獨領風騷。

但是,就算認同這些主題,投資人還是得留意以下三項容易被忽略的風險。

一、籃子沒有你想像大

儘管ETF主打的就是投資一籃子股票,但因產品設計與特性不同,主題式ETF的籃子,可能沒有你想像中大。以統一FANG+來說,為了爭取更高的可能報酬,將資金集中在包括臉書、蘋果、特斯拉…等10檔股票中,與過去大家認為可能有50檔、100檔持股的策略不同。

此外,以即將加入市場的復華中國5G通信ETF來說,因為籌碼是壓在單一國家的單一產業上,在風險級別上被歸類為RR5,也就是風險最高的等級。

二、波動比你想像大


就因為籃子沒有想像中大,伴隨而來的就是較大的波動。以統一FANG+ ETF來說,年化波動度大約有25%,較納斯達克指數(20%)與S&P 500指數(15%)的波動度都高。

而復華中國5G通信ETF所追蹤的中證5G通信主題指數,上個月才因美中貿易戰的雜音,一度在10天內走跌10.7%,昨日則又回到接近起跌點的位置。

三、不適合懶人投資

「對主題式ETF來說,分散性不是最主要的考量,重點是聚焦有成長性的題材,將相關概念股含括在內,」統一FANG+ ETF經理人袁永騰這樣認為。復華中國5G通信ETF基金經理人廖崇文也強調:「主題式ETF就是讓投資更精確,不要太分散。」

也就是說,相較過去ETF在大家認知中是「懶人投資」、「無腦買進」的理財產品,主題式ETF較適合會做功課的投資人。袁永騰分析,有做功課的投資人,較能判斷哪些主題是未來主流,並掌握產業出現轉折或突破點的時機。

主題式ETF正確操作心法

袁永騰建議,投資主題式ETF,首先要弄清楚其追蹤的指數編製原則,並留意持股更新的頻率,「因為產業變化比較大,我會建議大家選每半年或每季度檢視持股的產品。」

至於在資產配置的部分,袁永騰認為,風險承受度一般的人,也許可以將主題式ETF的部位控制在3成以下。但對於資金不夠做資產配置,卻有較長時間可以規劃退休的小資族,廖崇文則認為,只要大方向正確,確認自己買了這檔商品後,晚上不會睡不著,還是可以提高投資比重。

至於何時該停利或停損?袁永騰建議,可設定比平常停利、停損點更寬約8成的標準,「舉例來說,如果你本來設定自己投資S&P 500指數的停利點是10%,那買主題式ETF的停利點,就可以放寬到18%左右。」

不過,還有一種投資人應該注意的可能性,袁永騰分析:「其實在操作上,持有時間長短不是重點,投資人應該在買進一段時間後檢視,當初看好的題材,是否有逐步發酵,持股的營收與獲利,是否如預期成長,直到業績鈍化後,就可考慮找尋下一個投資主題。」以他的經驗來看,產業都是有循環的,也許經過3~5年後,投資風向就會變,想要確保投資獲利,還是要多關心自己手上買到的到底是什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