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對應到文中的圖表,目前台灣的利率水準已經算是偏低的。
文中提到日本央行前總裁福井俊彥曾提到,利率要高於1%才作用,但現在全球已接近一半國家利率低於1%,是為「利率之死」!2010年時,全世界只有日本低於1%。
再者,許多國家央行左手發債,右手買回,感覺上很奇怪。像第二季美國就發債了3兆美元,而QE進市場的金額到目前也差不多正好就是3兆。發債意謂從市場收資金回來,QE又把錢撒出去...當然也不能說完全沒意義...FED把分散在各處的資金收回來,再集中丟到FED想要救的市場...
新冠疫情招致「利率之死」
日經新聞 2020/06/18 新冠疫情蔓延正在加劇全球利率下降。各國央行聯袂下調基準利率,同時大量買入國債,即使進行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利率也不再上升。利率功能受損導致的「利率之死」有著很大的副作用。目前全球正處在能否提高增長力的岔路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基於金融信息公司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調查全球62個主要國家截至6月12日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相當於48%的30個國家在1%以下。其中10個國家為負值,20個國家為0%多一點。與2019年底相比,增加了美國、加拿大等6國。曾是高利率貨幣的澳大利亞元的收益率一度降至0.6%。泰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區間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利率下降也很突出。
截至2010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1%以下的國家只有日本,一直被視為受人口減少和長期通貨緊縮困擾的日本的特有情況。但如今超低利率已成為全球性現象。
日本銀行(央行)前總裁福井俊彥在日本銀行內部的口述回顧中表示,「1%是利率功能發揮作用的最低水平」。利率通過企業的淘汰促進經濟的新陳代謝,還能預示財政惡化和通貨膨脹並發出警告。1%被視為利率能否發揮作用的大致標準,半數主要國家的利率低於1%,「利率之死」的趨勢出現擴大。
超低利率的直接導火線是疫情擴大。2020年總計有146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降息。為了彌補城市封鎖導致的需求減少,各國政府決定投入鉅額財政。為支撐政府的融資,央行通過大量買入國債等拉低了利率。
國際金融協會(IIF)的估算顯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國債持有比率在6月底達到發行餘額的22%,比2019年底提高8個百分點。此外,歐洲央行(ECB)和英格蘭銀行(央行,BOE)也持有本國和地區國債的3成左右,正在逼近日本銀行(持有國債發行餘額的5成)。
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經濟活動停滯正在世界範圍帶來物價下跌。在日本,緊急事態宣言已在39個縣解除,而在其他各國,人員往來和生產正在恢復,但重啟經濟活動後發現,消費低迷。解僱和降薪導致的個人收入減少造成購買餘力下降,同時對感染的擔憂也在導致消費萎縮。避免世界通貨緊縮的政策變得不可或缺。
「雖然顧客在增加,也只是通常的一半左右」,以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老字號「廣百百貨店」為例,5月15日造訪家電樓層,空調賣場的店員顯得愁眉苦臉。2~3月也維持營業,期待夏季商戰的火爆,但看不到積極跡象。
在5月1~5日勞動節長假期間,中國各地久違地看到了很多遊客。不過,國內旅客人數為1億1500萬人,僅為上年同期的一半左右。為避免感染而減少外出的趨勢仍在持續。對將來感到不安,為避免不必要開銷而呆在家中的人也不在少數。
因可以推動家電、傢具等廣泛消費而受到關注的住宅銷售(4個主要城市)目前僅為過去5年平均的7成左右。五一期間也低於過去平均。與生產聯動的發電用煤炭的消耗量(6家發電大型企業)基本復甦形成對照。
如果消費沒有增長的情況下產品供給增加,物價將下降。中國企業的供貨價格4月比上年大幅下降3%,創出4年來的最大降幅。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認為:「服務價格也表現低迷,物價難以上漲的‘反通貨膨脹(disinflation)’的風險正在重燃」。
新冠病毒衝擊具有企業無法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不足」與消費減少的「需求不足」兩方面。如果供給不足更為突出,容易出現通貨膨脹,但中國顯示出的是需求減少嚴重的通貨緊縮風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